泰国禅修(冥想)琐记2:入门课

所有新生都有一节入门课,在禅修室外的小亭子里,僧人老师C看了看我,微笑问道: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认为佛祖是神?”

《西游记》流传海内外,大家都知道佛祖在中国乃是万神之神,但之前在西双版纳的南传寺庙里,僧人阐述过“佛祖是人、不是神”。佛祖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虽然他开悟后的故事和能力被增添了很多神话色彩,但其生平、居住地等都有据可查。

退一万步说,即便他是虚构的,只要他的教义是有益有道理的,也可当做一门哲学(或心理学)去学习。

C说:

①佛祖是人、不是神,他是通过思索和实修最后开悟了的人。

佛祖试图将他开悟(enlightenment)的经验传授给我们,那么他是老师,你只能学习他的教义,烧香跪拜、求这求那,都是没用的。

我完全理解并赞同。试想,你快高考了,去给你的数学老师送礼磕头,就能让你拿高分么?这种贿赂是徒劳的。而且作为一个老师,他是希望你天天给他送礼但从不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呢,还是更希望你认真学习他苦口婆心传授的理论?我觉得是后者。

南传佛教里只有一位导师,即佛祖。不像汉传佛教有药师佛、燃灯佛、阿弥陀佛和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大势至、不动尊等等无数位菩萨。

南传佛教的经书只有三部(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比陈玄奘带回中国的上千部经书少得多了。可以想象:没有地藏菩萨、自然没有《地藏经》,没有药师佛、也就没有《药师经》,没有普贤菩萨、就没有《观普贤经》,少一座菩萨少一部经。

佛祖本人在世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东西,四处讲法都是口述。现在的佛教典籍都是弟子们凭回忆记录下来的,再优秀的弟子也无法100%的复刻佛祖的思想,可以想象,这记录多多少少必有理解上的偏差。最初的典籍版本,是在佛祖入灭后由其大弟子阿难凭记忆写下的,100多年后,弟子们进行了第二次集结和修改,后来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的集结修改,每次修改必产生争议,保守派力主保留佛祖原话不改动,另一派则要求进行增删。南传佛教就是当年的保守派,所以它独尊佛祖一人、典籍只有三藏,被称为原始佛教,而汉传、藏传佛教都是有过较大的增删改动,所以神明众多、典籍无数,但,这并不表示增删改动就不好,也不表示那些菩萨不存在,因为佛祖时期及之后,都有很多人开悟,他们都试图将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记录到佛教典籍之中。而且,在印度,佛教并非主要宗教,真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是印度教,只是它没有传到中国而已。

对我而言,为了学习的方便,我打算从最忠实于佛祖本人思想的南传佛教开始学起。

②禅修≠佛教,meditation本意是冥想,指一种深度宁静的状态。你不必信佛也可以来这里学习冥想,不论你信佛、信道、信耶稣、信安拉...或者什么教都不信,只要遵守寺庙的简单规定,都可以来学习,真正有教无类。

汉字的“禅”总让人与佛教联想起来。实际上道教的打坐也是冥想。瑜伽课上也有冥想。硅谷不少公司(如谷歌、Twitter等)都给员工引入冥想课程。还有些人没有学过、只是静坐发呆也能自然进入冥想状态。它并不神秘,通过某些技巧和有意识的训练,就能体验到这个状态。

接着C教了简单的跪拜方式(比中国寺庙的跪拜方式简单太多),且只需要跪一次即可,说“这是为了表达对导师的尊敬”。(并没有中国寺庙的88拜,以及一步一叩头等令人精疲力竭、膝盖尽毁的仪式。)

泰国寺庙并不热衷于重金给佛祖镀金身、或建造巨大无比、贵重精美的玉质佛像,因为雕像就只是雕像,它只是一个象征或者工具。寺庙也会筹钱,比如需要修葺和扩充禅堂、以接纳更多学员的时候。

在这里,寺庙基本上是培训机构,工作内容是教学。僧人们是老师和教导主任。

来寺庙的人,只有一个目的:学习。

(婚丧嫁娶时,僧人们也会被请出去诵经祈福。但没有神秘的法事,仅诵经。)

最后,C示范了静坐姿势和慢走冥想的步骤。并没有很多技巧,因为冥想的本质是让思维念头减少至停止,而技巧是思维的一部分,它会激活思维、起到反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地单纯的人更容易进入状态。

半小时的入门课结束了。明天我将进入禅堂开始练习冥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国禅修(冥想)琐记2:入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