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觞风月
张如
中国写酒、酒人、酒事的诗词、文章、戏文,不计其数。这当然是因酒滥觞。世界上的酒话也多。
人的历史,伴随着一部酒的历史,酒文化的历史,一条汤汤洄洄的历史长河,酒壶飘摇、酒客俯仰、载酒沉浮,壶觞风月无边……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一幅对联:“贾岛醉来非贾岛,刘伶饮尽不流零。”
这诗、联,贾岛,看来酒量不大,是陪衬。主要是说李白、刘伶。这二位喝酒在中国历史上是享了大名的。而且酒量大,所谓豪放不羁也到了极点。还有其他人,也就不必举列了。
从杜诗中看,李白一是酒量大,斗酒呢。古代的酒器和现代或有不同,但也是巨大。再是诗才无人可比。这句是说,喝了斗酒方能写出百篇诗,还是既能斗酒,又能诗百篇?我看都可以。皇帝娱乐,须白赋诗,白竟自醉倒长安市上,在中央工作,不好好上班,除了不遵守纪律,这傲气是冲天的。虽是情商缺乏一点罢,但天才毕竟是天才,在御手调羹,龙袖揩涎,重臣脱靴、磨墨等一系列环节到位后,依然能援笔立就《清平调》三首——故事的情节或许还在别处,这可以不管。大致情形应是这样,依李白的性格。但也正是这三首诗埋下白去职的伏笔。玄宗看来是欣赏白的,太真也受用。但脱靴重臣怕是容不得的。解除聘用合同是迟早的事——白当时并无正式编制。
白,原本是想当官的,而且想当大官,而皇帝安排他作文学侍从。这与他的心愿是不合的。皇帝看来既识才,又不识才。这样的人,安排一个社科联主席或文联主席当当,还差不多,当宣传部长、教育部长是不行的,组织部长更不行。但白好像是要当宰相一类的官。而这还没有位置好安插。于是索性放归。
但,白极享尊荣了。没有白活。
下放后,还能逢坊支酒,遇库支钱。坊,当然是酒坊。库,自然是国库。有钱花,有酒喝。走南闯北,浪游天下,写诗交友,捉月而死。浪漫的李白、潇洒的李白、狂傲的李白,诗兴大发的李白、醉意朦胧的李白……当时,并世无二,即使当今,也再难求。我是羡慕、嫉妒、恨——就把阴暗心理暴露一回。对于有的人,在捧场时把这三样全说出来,一句但是后,不说后两样,只说是羡慕。我权且说全一回。别装了。但在吹捧别人的时候,我还是不说全。至于对李白的态度,他怎么能晓得呢?
这当然是故事中的李白,但与历史上真实的李白,或许有点影子。
李白的故事,很好看。中国人是熟知的。我们只是看看。
关于刘伶,他自己是要喝死的。他的酒喝得痛苦、变态、扭曲六字尽之。但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幸亏有一壶酒可以让他躲在其中。酒,对于解救人生的痛苦,居功至伟。
我阅酒、酒人、酒场也多。我能看出这人喝酒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幸福、痛苦在整个生活中、生命中占比是多少。
历史很古远了。
此时此地壶觞触目、酒旗猎猎、觥筹交错,诸凡胜意。
有一位召集大家喝酒,以一桌十人为限。晚六点开宴。陆续到齐。落座点菜、倒茶上酒。
“老早就想召集大家一聚,但一直腾不出时间,大家也忙。一推推到今天。也没甚意思,就是坐一坐。”然后,总分总——这是文章学用语。移用于酒场。众人先共同喝一杯。再和每位喝一杯,提议内容大抵是交情如何、有何交集、请托但不会麻烦对方太过的事项、感谢光临等等,得体的提议每位不会超过一分钟,真正要做到语不浪掷。最后,共同再喝一杯,小结本圈提议。这样,每人这样一圈总分总,算下来,要喝三十八杯酒,以三钱小杯计,就是一斤多酒。酒量小的就连热菜也吃不上了。
我重复了这样的酒场、这样的提议、这样的喝法无数。练就了一些套话、能驾驭一些局面,但是酒量锐减。有人挖苦这种喝法,怎么怎么,但不这样喝怎喝。所谓文化,必要有一些范式,总该形成一套做法,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各地有各地的喝法、做法,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喝法、做法,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种文化说不上好坏。但总之是有“文化”的。到了别处遵从别处的文化,这样文化的不同和丰富就显现出来了。你可以欣赏、品味、体验。我们便这样度过或长或短的人生。
有时候,我是把这种提议当作艺术来欣赏的。有水平、有文化、有思想、有内涵、有感情的提议,让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甚至热血喷涌。生活的艺术就是艺术的生活。能把酒场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需要学习、涵咏、历练。
有人说,全是套话、场面话。试问,场面上不说场面话说甚话,说学术的话,说真理吗?政体、国体、牛二定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我见、中国历史的分期?你要到一个学术会议上说一篇酒话,那怎么成。生活就是生活。
我们这里的酒文化也不囿于一端。到了市域的西部,就不一样了。
有的喝酒是整个场面,就放两个酒杯,在一小盘子里。开始前,先自饮两杯,然后逐一端至别人面前。一个人喝,是不是两杯不晓得,反正两个人以上的酒局,都是如此。
有的地方是三杯酒。敬酒者先喝三杯,然后给在座的每人两杯。有的还要求,敬完两杯再陪喝一小杯。还有敬者喝五杯、七杯的,然后依次敬给别人。这样是先喝为敬的意思,主人带头形成心理暗示,今天一醉方休。喝三敬二,是礼仪,是文化,喝五七杯的是恶搞。有一客,已醉,举杯敬酒,说,我喝七杯,一杯也不敬了。众人称是。有人说,根本就没醉,是没喝好。也说不准。
蒙古族的敬酒,要用银碗,有大有小。自己先喝一碗,用无名指在酒晚里轻轻一蘸,向天弹一下,向地弹一下,然后在自己的额头点一下,意思是敬天敬地敬朋友,双手端给别人,别人如前法喝干。有的客人喝多了,就用手在酒碗里抓一把酒,扬出去,点天点地点额,这也不是文化。这是粗俗。蒙古族歌手唱歌敬酒,喝者容易高。
曾招待一位广东客人,在座用此法敬酒,说,不喝,意思是不卫生。这人矫情,特别是不懂礼。敬酒者,半悄声半高声说了句:不喝算球了。意思是不喝也罢了。你不礼,我也不色——色,是态度的意思。
贵州西江苗寨,有“高山流水”一喝。喝法是一人端一碗酒,两边各有四人端碗高举,一碗比一碗高,从酒壶里不断往高举的碗里倒酒,造成“v”的格局,八只碗顺流而下,流到中间端的最低的一只碗里,客人只顾狂饮,直至不支。喝的是低度的米酒,白酒不行,会出人命。这当然是“闹酒”,喝喝玩一下。据说这一礼仪是“开发”出来的。
有的地方嫁女,来迎亲的要喝“拦门酒”。进门前先要喝一碗酒,真是一大碗。这虽然也有“闹酒”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女方要给男方制造一些“障碍”——养了这么大的女儿,是那么好娶走得吗?这一碗酒,有留恋、“愤恨”、热闹,一万种意绪……这一碗酒,要认真对待的,一般是新郎的姐夫之类喝。不能以身体不好、酒量小等推脱的,也不能视为不文明,从某种角度讲,这是男方的态度、待人接物、实力等方面的标示,半推半就,连洒带喝,让人家足够闹腾了,下面的事好办。
有一位,喝酒不动筷子,只是喝茶、抽烟,从来如此。此人不寿。呜呼哀哉。
立秋,老家大院西瓜开园,父兄晚餐。羊肉、酒,西瓜、葡萄、黄瓜,一应园蔬。易经、棋艺、中医、教育、说文解字……酒阑,走向田野,阡陌纵横,桑麻在眼,一轮明月,仰观天象,光武帝、严子陵“客星犯帝座”,嗅嗅麻林的味道,不胜今昔之慨,有归农意。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