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入春风百姓家——观《中国诗词大会》有感

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    刘春燕

这个春节,我家的亲子时光绝对少不了“诗词”二字。《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从大年初四开始,我们带着孩子每日必追,十场节目后,意犹未尽,又回看第三季十场内容。每天一个半小时的诗词节目,从一开始的消磨时光,娱乐欣赏,到全家深深喜爱,虽宅居在家,却如沐春风,学习诗词氛围高涨,形式也多样化。

《中国诗词大会》分为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赛和擂主争霸赛,一场4名选手答题,百人团里有少年团,青年团,百行团和家庭团,且每个团都有自己的口号,每次女儿都能脱口而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一个环节,我们三人都参与,没答上来的,或者猜错的都要受到“小惩罚”(捏脸蛋),女儿特别喜欢这种形式,虽然她是小学生,反应常常比我们还快,能在自己知晓的诗词中迅速作出回答,一脸春光,笑容灿烂,自信骄傲。

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飞花令环节,是高手的对决,极具挑战性。单字如:“春、风、雨、花、雪、山、月、云、海、鸟、白、黄、香……”,组合词如:“明月、青山”,第五季新出的“数字+建筑,颜色+动物”等。我们不仅在看电视的时候接龙,饭桌上,睡觉前,飞花令都成了必不可少的小活动。女儿尤其喜欢看爸爸妈妈对战,看似简单,压力也不小,成人总喜欢去想一些较有难度、深度的诗句,往往忽略了最初学习的诗句,如“小”字,能对出“小山重叠金明灭”、“小楼一夜听春雨”就沾沾自喜,后面卡壳了,女儿在旁着急,说她想到的诗句可以作为援助,且听“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战结果往往是此起彼伏,恼人的是很多时候诗在嘴边,挠腮顿足,却挤不出完整的诗句,欢乐之余我们又感叹诗词储备量太少了。

少年团有一名选手,年仅5岁已背了500多首诗,场上答题也很出色,我们提议,每天背诵三首诗,互相抽背,于是爸爸在书柜中找到《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词选》等书,查找没有对出的诗句,温习熟知的经典诗歌,而且要大声朗诵、反复吟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优美的诗句女儿欣然说出,再次惊叹孩子的记忆力,读书须趁早,令人欣慰的是女儿愿意、乐意去读诗、背诗。


一味口头读诗还不尽兴,女儿睡前突发奇想,说我们来玩游戏吧——你来比划我来猜,猜诗句,这倒是很新鲜有趣,我们立马准备适合表演且耳熟能详的诗句。这个环节我和女儿配合得非常默契,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女儿骑在爸爸背上,开心得唱着歌,爸爸一下就猜出来了,还有“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我把头发解开拨弄了几下,侧坐在床沿上,用扫帚做垂钓姿势,宝贝一眼就猜出来了,拍手叫到还要表演。经过几轮游戏,我们发现,这种表演最好是用情景表达诗意,如果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去抠,就变成了猜字游戏,索然无味了。

这段时间我们把诗歌学习的形式发挥到极致,看到节目中康震老师的诗配画环节,吊足了大家的兴趣,我们不谋而合,也来写诗配画。立即准备好笔墨纸砚,每人一张宣纸,用小楷笔作画题诗,期间不时传看交流,且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都俨然于纸上,满满成就感。

一次诗词节大会,一场文化盛宴,让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咏之声,乘着春风,从荧屏散入更多平常百姓家,感染更多喜欢诗词的人。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诗歌不是神坛,是人人可咏的境界”,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它给人莫大的鼓舞,这才是节目真正的宗旨。

随着诗词文化的发展、传扬,现今,世人对一些诗歌名句的内涵产生很多误读、误解,也使选手在辨析诗句题时,大多栽了跟头。如判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关键就在“人”字。金朝元好问的词《摸鱼儿•雁邱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原意指大雁的生死至情,为什么很多人记成了前者,源于姜育恒的歌曲《梅花三弄》中的歌词。古诗词中大雁的意象内涵有很多,这里歌曲将大雁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内涵进行演变扩大,运用到“人”,被赋予新的意义,使之通俗、传唱广远。

再如西汉卓文君《白头吟》中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心人”,卓文君向往的是一心一意爱自己的人(司马相如),当今歌手李行亮一曲《愿得一人心》,亦是对诗句的演化。填写诗句中,给下句答上句这种题型,考察的是逆向思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句击败了在场很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一句俗语,它源于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的诗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诸如此类,“捣衣”的典故,是指妇女将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好裁制衣服,并不是我们常见的浆洗衣服的意思。对于尺、仞、丈三种长度单位的量化,世人都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物:裘千尺、裘千仞、裘千丈,得以了解。

庆幸这类诗词节目巧用这样的答题环节,又兼有国学名师的经典解读,我们得以追本溯源,寻求文化之根。诗词蕴含的丰富知识,深厚的文化内涵,汲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诗歌文化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渐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感需要,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时代背景相并行的!

我特别推崇第五季诗词大会的一个新环节——身临其境。诗词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还蕴藏在在山川建筑,人文地理中,与日月同生息,伴随东方文化的发展,绵延亘古。康震老师带领我们走近中国名川大山,答题之余,在自然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置身江西九江庐山,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同游对话。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趣。登临湖北武汉黄鹤楼,唐崔颢一首《黄鹤楼》吊古怀乡,让李白搁笔折服,今有毛泽东的“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别有新意,是对今夕的赞颂!转入四川蜀地,感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走进“天下第一险关”——剑门关,在“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占地生活中,我们吟诵“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似乎看到了南宋陆游,心神暗淡,悲伤愁苦的身影。

康震老师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他的诗歌配画是万众期待的。与前两期不同,这期节目将三首诗歌入画,且诗歌之间各有牵连。康老师融绘画,书法,诗歌为一体,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享受。喜欢他讲解苏轼,毛泽东,尤其说道主席的诗大气磅礴,是“怀古却不伤今”,是对今朝的无限乐观,极具革命浪漫情怀。

蒙曼老师的哲学境界,人文情怀,充满智慧。她解读李白的《上李邕》最后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青年时的李白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颇自矜”的李邕不悦,临别时以颇不客气的态度写下此诗,以示回敬,而当李邕得罪宰相李林甫,惹来杀身之祸时,李白表达了对他的缅怀“君不见李北海,迎风好奇今何在。”这就是文人名士的友谊。

我喜欢诗词大会中五位老师点评解读,即使是听他们聊天,有着文人的幽默调侃,也是一种享受,有如孔子教学,弟子坐卧聆听的感觉,与闲聊不同,他们的文化底蕴,所言内容很多都听不懂,更无从插话,这就是文化圈。

我敬佩《诗刊》编辑彭敏,三次参赛,两次亚军,最终一次夺冠,靠的实力;我敬佩理科生陈更,坚持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温文尔雅,华丽绽放,最终夺冠,凭的是对诗词的热爱;我敬佩外卖小哥雷海为,穿梭在生活的风雨中,不忘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他的夺冠,是众望所归。我敬佩主持人董卿,诗词底蕴深厚,主持能力高超,她用用睿智与广博的知识,或激励更进一步,或化解窘境,或安抚选手情绪。

《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一场简单的你我厮杀竞技的娱乐节目,站在这里,参与其中,就是彼此切磋,互相欣赏。犹记得陈更一次失误,董卿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会有盲点,”这句话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学无止境,我们需要用终身去学习。

我感受到诗词的广度,老师们的温度,选手的风度,学习诗词的热度,这是一场有内涵的文化盛宴。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入春风百姓家——观《中国诗词大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