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坐井观天”

    体验“坐井观天”

          (2019年10月31日分享第46篇)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教了21年数学的我,今天“稀里糊涂”的上了一节语文课。原因是什么呢?听我慢慢说吧!

    我们一个语文老师要休产假了,没有老师接她的课,我这个“补丁”老师又派上了用场,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开始接语文课。本学期李玲老师带领我们学校做“小学语文单元融合课”的实践,虽然我们对这个尝试很感兴趣,可是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落实,只有宋瑞香老师一直坚持实践。这个也激起了我的好奇,李老师潜心研究好几年的成果,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落实并且取得效果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大胆落实呢?为什么就落实不好呢?从此时开始,我就有一种想尝试着教语文的冲动。

图片发自App

  语文老师休产假了,我的这个想法就又强烈了。代课老师不好找,学校经费又紧张,那我就决定开始教语文了。再次要真心的感谢李玲老师,她激起了我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虽然我不能像李老师那样用单元融合,但是至少实现了我教语文的梦想。

    语文课该如何上?我教了21年数学,对课堂把控还是游刃有余的,我的游戏数学、生活数学的理念能用到语文上吗?说真的心里真没底。一上课,孩子们七嘴八舌,各说各的,完全可以忽略老师“我”到存在,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二年级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吗?也许是对我这个新语文老师感觉好奇吧!孩子们显得十分活泼和兴奋。索性我就放下教案,“顺其自然”吧!

图片发自App

      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谁会读啊?本来就热闹非凡的教室这下彻底沸腾了,“我会”“我也会”“老师,让我读一读吧!”“老师让我吧!”……一直教六年级数学的我彻底蒙了,二年级的孩子咋会这样啊?我说什么他们完全是不机会的,那我只能改成手势了——做一个安静的手势,孩子们慢慢看到了,好歹终于静下来了。“孩子们,咱们看见我这么热情我非常高兴,但是这样我听不见你们都在说什么啊,咱们说怎样能让我听见你们每一个人在说什么?”我逮着机会就问。“一个个说”“举手发言”……孩子们又开始七嘴八舌了。我又做手势让静下来,“好!咱们就举手发言,不举手发言就算违规。”我说,“不举手发言也不礼貌,咱们不能这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课堂安静了许多。

图片发自App

      让举手的同学读了课文,然后又齐读了两遍,发现学生都喜欢拖长音,于是我就夸张的模仿着他们拖着长音读,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我故意装着一脸茫然的样子,“疑惑”的望着孩子们——期待着他们的回答。开始有小手举起来了,“老师,这样读不好听。”“该怎样读?你知道吗?”于是他范读了一边,也是拖着长音。又有手举起来了—— 一个个读,最后大家共同克服了拖着音读了。然后我让学生讲课文中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复述课文,讲述故事,课文自然也就熟悉了。突然又一个小手举的高高的,我让他说话,他说:“老师,青蛙是怎么到井里的?”

“不小心掉进去。”

“是掉进去的吗?”我忙接着问。

“不对,如果是掉进去的,说明它以前在外边,知道天是很大的。”一个女孩说,“肯定不是掉进去的。”绝对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想,心里暗暗为她点赞。

    “那他们谁说的对啊?”我又追问。

“青蛙!”

“小鸟!”

“都对!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就不会一样。”又是一个女孩,这回答也太成人化了吧?咋会这样想?事实面前也不能不信啊!

我看孩子们对课文内容也非常熟悉了,于是就让孩子们带着书到了操场,把书圈成圈,观望天空,看看能看到什么?亲自体验了一下“坐井观天”。

      “老师,我们也成青蛙了,也只能看到一点天空。”

    “老师,往远处看也只能看到一小片。”

    ……

    “看来,青蛙说的真对啊!”体验以后孩子们回到教室发的感慨。

    此时我又想起来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记得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无独有偶,陶行知老师也说过,老师的教要适合学生的学,老师要感觉学生的学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学。

    这不知道是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至少我让学生参与进来了,让孩子提出问题了,让孩子积极思考了,更让孩子亲自体验了。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我的第一节语文课,说实话心里真没底,也没有来得及精心准备就开课了。教了21年的数学,突然改行了。虽然没有精心准备,但是有21年教数学的经历,我也不至于慌张吧。

      学生告诉我该学习《坐井观天》,我脑子里就思考该如何上?这一课该教学生学会什么?教字词?分析课文?我感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验“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