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2

地二、發勤精進(分二科) 玄一、顯行境

【若行現在所緣境界,如是行時,不令煩惱緣彼生起。設復失念,暫時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變吐。】

  這是第二科,解釋發勤精進。分兩科,第一科顯行境。

  「若行現在所緣境界」:若是我們這一念心,活動於現在的所緣境界,就是出現事實了,在事實的境界上活動。「如是行時,不令煩惱緣彼生起」:這樣子心裏面在思惟憶念的話,你不要叫煩惱緣彼境界而生起。「設復失念,暫時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斷滅除遣變吐」:也是應該這樣做。這是顯行境,下面第二科配釋名。

玄二、配釋名

【如是未生惡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能斷,是名發勤精進。】

  這叫做發勤精進,發勤精進是這樣意思。策勵和發勤精進有一點差別,就是,不現前的境界起的煩惱,能叫它不要生,叫做「策勵」;已經現前的境界會引起煩惱,要「發勤精進」才能滅除。

天四、約二增上力辨(分二科) 地一、列二力(分二科) 玄一、標

【又或有惡不善法,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或有惡不善法,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

  這是第四科,前面第三科約三世境辨,現在是第四科約二種增上力來辨別。分兩科,第一科列二力的名字。又分兩科,第一科標。

  「又或有惡不善法,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就是你內心去分別,才引起這些惡不善法;「非境界力」:不是有境界來引誘你生煩惱,不是,不是這樣子。「或有惡不善法,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由兩種力量引起惡不善法。看《披尋記》。

《披尋記》九六九頁:

《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等者:非理作意正起,能生諸法,名分別力。當知此唯意識相應。若彼境界或極廣大或極可意正現在前,心則於彼多作意生,名境界力。如意地說(陵本三卷五頁)。當知此通一切識有。今說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謂即意識。復說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謂一切識;由五識身染汙法生,亦由意識分別力所引故。》

  「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等者:非理作意正起,能生諸法,名分別力。」這個「非理作意」:就是不合道理的分別心。這個「作意」,就是引心取境叫做作意,引導你的心、發動你的心去攀緣這個境界。這是在一切的分別心的開始的時候,那一念心,叫做作意。現在只說「非理」的「作意」,不合道理作意,就是隨順貪瞋癡的作意;「非理作意正起」的時候,「能生諸法」它會引出來很多的惡不善法,這叫做「分別力」引起的惡不善法。

  「當知此唯意識相應」:這樣的由分別力生起的惡不善法,這是唯獨是屬於意識,不是前五識。因為前五識是和外面的境界接觸的,第六意識不直接去緣外面的境界的。所以它在分別的時候,就是完全是由分別力生起了。

  「若彼境界或極廣大,或極可意。」這下面解釋境界力生起惡不善法。若是那個境界的情況,或者是非常得廣大,或者是極可意、特別令你滿意的境界。極滿意的境界、或者極廣大境界,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你沒有辦法避免過去,你不能避免。這種境界現前的時候,「心則於彼多作意生」,你的心就被那個境界影響了,就引起了分別心,這就叫做境界的力量,令你心裏面生起惡不善法。「如意地說」:這個分別力或者境界力,在五識身相應地和意地第二地,在陵本三卷五頁上說過了。

  「當知此通一切識有」:這種事情,這個境界力這件事,是「通一切識有」,不但是前五識。「今說唯由分別力生,非境界力,謂即意識。復說由分別力生,亦境界力,謂一切識;由五識身染汙法生,亦由意識分別力所引故」:也由前五識去攀緣外邊的境界,也一定要有第六識的協助。如果第六識有如理作意的時候,前五識也就清淨了。所以前五識被境界引誘了,要生起惡不善法,也一定有第六識的力量。所以說,境界力生的惡不善法,是通於一切識的,不只是前五識。

  我今天早晨看見一段文,說到睡眠的事情,這個心所法裏面這個睡眠心所,是指夢說的。這個做夢的時候,也有見分、有相分,所以它是心所法,若是睡眠不做夢,不是心所法。因為睡眠而不做夢的時候,是屬於悶絕一類的事情,這不是心所法。
(2018.9.22)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