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徐州博物馆游记及古兵器不负责任科普

  9月2日应朋友之邀游历徐州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徐博),由于我之前去过国内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本来对这个虽自称“五省通衢”却经济落后的小城市不抱有多大期待,然而徐州究竟不负它“四战之地”的威名,仅仅徐博一层的“金戈铁马”厅无论从展厅陈设、展品丰富度来说都对我这个对古兵器一知半解的书呆子都谈得上友好,心中大快,遂叙此文以为后念。 全厅共分为初始战争、方国兵器、汉楚王师、陈兵列武、明卫清炮五部分,有的部分我没有拍照片,就口头简述带过吧。


序章:初始战争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原始人的石斧、石箭陈列,内容很少而且我也没有拍摄照片。此时的武器用途主要还是狩猎和生产,由于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部落间的小规模冲突最多算作是“打群架”,是否可以称之为战争仍待商榷。

第一单元:方国兵武(商周——秦)

  夏商以降,以青铜为代表的金属冶炼工艺逐渐成熟,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允许大家农闲时有空约个群架什么的,为了争夺“道义“的制高点和稀缺的生产资料,各分封诸侯国之间开始征伐不断。
  《左传》有云“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只有礼器与兵器才配使用宝贵的青铜,所以我们在各个博物馆看到的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多是剑戈和铜鼎之类的。徐博也不例外。


青铜剑的范铸过程

  青铜剑剑身用含锡量高的铜制成,硬度高,格斗中能更好地砍杀对手。剑脊用低锡的青铜铸造,柔韧性好,使得整个剑体不易折断。两部分之间又有燕尾结合,可谓刚柔相济。古代铸剑可是国家控制的”高科技“,可不比打一把菜刀那样简单。哈哈

王负剑“可不是大王背剑哦
青铜短剑

玻璃管中保存的箭只

  箭杆后面的羽毛是为了保持飞行的稳定性,每当看到这个就不由自主想到”右手螺旋定则“,真是难为了我的中学物理老师呀!


箭簇

  注意”两翼式“的箭簇,这种箭要射进人的体内要拔出来可就要受一翻折磨了。后来发展出的”三棱式‘箭簇在增加了飞行稳定性的同时兼具穿甲放血的功能,不知道常常被网友妖魔化的“中国三棱军刺’的灵感是否来源于此。

第二单元:汉楚王师

  西汉开始,冶铁炼钢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兵器制作工艺也渐渐登峰造极。想想装备铁质铠甲和强弓硬弩训练有素的大汉铁骑对阵使用骨质箭头的匈奴牧民,方知什么”正义“”王师“纯属扯淡,技术碾压让汉军如同神兵天降。


弩的击发装置

弩的击发原理

  从百度盗的图,感觉基本能说明各部件间的配合原理。


  在战车上使用戈来攻击敌人,就想农民挥舞镰刀收割麦子一般。厉害了,我的古人!


鸟形装饰的青铜戈

  戈主要作为车战兵器使用,使用方法是钩啄,总有战国时期的古装剧出现大批步兵持戈上阵的场景,我看到时不免发笑。


图中没有刺的戟装备给基本不用实战的侍卫

兵器的目的是杀伤敌人,实用大于美观

钩镶

  钩镶是用来克制戟的兵器,中间盾牌抵挡戟的攻击,用铁钩子勾住戟伸出来的小枝,另一手持刀劈向敌人。钩镶和戟就好像一对冤家一样,互相成就了彼此,又携手走向消亡。

  作为矛戈的进化兵器,戟有了更多的用途和效果,但主要还是车战和步兵使用,兵马俑中出土的长戟长达2.87米。而挂月戟这种兵器实在太容易被克制,so 吕布是怎么在马上挥舞两边挂月的方天画戟所向披靡的?感觉更像是后人YY的。
  矛和弓才是骑兵的利器,但是你想想,骑着快马过去用矛戳一下就结束了战斗,哪有用花哨的武器打上半个小时让看客们过瘾。


兜鍪

  曾读辛弃疾”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只觉雄壮有力,今天终于看到真正的兜鍪,数万装备精良的精兵强将立然眼前,更加能体会孙权的雄姿英发。

第三单元:陈兵列武(唐宋元)

铁浮屠

  小时候看钱彩的《说岳全传》,金兀术的”铁浮屠“如何如何厉害,原来就是人马全身武装的重甲骑兵呀!




  在隋唐演义评书中,李元霸的兵器是擂鼓瓮金锤 ,宇文成都的兵器凤翅镏金镋。先说兵器锤,我见过的大如南瓜的锤都是木质外表包铁,要么就是只有秤砣的大小铁锤。演义中动搁三四百斤的锤我还真没见过。 再说镗这种非主流兵器只是在火器流行后,被当做”抢架子“和保护火枪兵使用,宇文成都是否真用他来万夫莫当亦未可知。


钩镰枪并非用来钩马腿

  钩镰枪兴盛于大宋的原因其实是宋朝几乎丢失了所有可以养马的地方,以主力步兵和少量水军对抗骑兵这种机动力量,即使如”中兴四将“和吴阶这样的名宿其实都是胜少百多,只不过老百姓只喜欢听赢的故事罢了。
  宋朝应该说冷兵器基本接近了巅峰(窃以为明朝中叶达到了巅峰),看施耐庵的《水浒传》其中梁山好汉各个耍的一手好兵器。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梁山上一流的武将如林冲、卢俊义、关胜等使用的都是大刀长枪等制式兵器,而使用什么”日月刀“”方天戟“”流星锤“的花架子兵器的其实都是没什么战绩的杂牌军,不是帅哥美女就是土豪老爷。哈哈
傻子才会光着膀子去打仗

锁子甲

铁蒺藜与石蒺藜

  注意铁蒺藜上面的圆孔,用绳子串起来挂在腰上,到了要封锁的地点,拿出来一路甩过去,简直堪比现代的”火箭布雷车呀!

第四单元:明卫清炮

  明朝初期军制施行了著名的”卫所制“,中后期不得不改为”募兵制“,关于兵制这个问题实在太为专业,未免贻笑大方,我就不再多说。想大致了解的小朋友可以去看看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可以入入门。
  明清时期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其实到清中期以前,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然而没有”科学“的指引,在西方的技术像开了挂一样迭代的同时,中国的工艺与技术止步不前甚至还有所后退。
  所以,到新文化运动时,中国人才真正认识到我们落后的是”科学“和”科学的土壤——民主“,不是”洋务派“认为的”夷之长技“。


鸟铳(戚继光的部队据说装备了不少)

大名鼎鼎的佛郎机

  佛郎机的意大利语”falconetto“是鹰的意思,玩过帝国时代的朋友对”鹰炮“ 应该不陌生。
  佛郎机虽然由于技术原因在西方被早早淘汰,但是我认为作为第一种”后装式弹筒发射滑膛炮“具有太多现代火炮的影子,实在是意义重大。况且明朝引进这种火炮也是一直以来的”天朝上国“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鞭与三眼铳

  三眼铳常装在一个木质长杆上,可以连续发射,小时候乡村里放社火会使用这玩意。
明卫所遗址

徐州卫镇抚司石碑

xx大将军是对火炮表彰的封号,并非规格

红夷(衣)大炮

写在最后:

  其实还有好多精彩的兵器没有写进去,一来精力有限无法面面俱到,二来实恐笔力不逮欺负了观众。 作为军迷我主要关注的是现代兵器,对古兵器的认知着实浅薄,一得之见犹若管中窥豹难见全貌,以上所言难免纰漏,不正之处恳请指出。
——2018年9月3日 首次发表于豆瓣小组《疏桐雨读 》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记】徐州博物馆游记及古兵器不负责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