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用户体验要素》之后的一些想法

几条阅读建议

仔仔细细地读完了 用户体验要素 (douban.com) 这本书。
在开始介绍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之前,有几个关于本书的阅读建议

  1. 有条件的话尽量阅读原版,非常不推荐单独看译本。
    有些地方的翻译确实比较影响理解。尽管我看的版本中,译者把一些拿捏不准的名词附到了文中,但翻译中的语序、逻辑问题也比较妨碍阅读。(印象很深的是,chapter 5的截面、组织原则部分,以及chapter6的导航设计部分,当时我看了很久都没理解在说什么,后来找到原著之后就比较好理解了)
    另外,即使英语水平不好也不用担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个版本,尽管在翻译上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不过谢天谢地——它真的“够写实”。我后来找到原版的电子书对照查看时,发现译本的页面布局、页码与原著基本保持一致,这实在大大方便了我将之前没理解的内容翻出来对照原本理解。

  2. 对于PM和UX入门,很推荐阅读这本书。
    2.1 这本书适合早期读、简单读,搭建初期的认知框架。书中的模型可以提供一个认知产品的方法框架,避免初期分析产品时陷入混乱,或者只关注表层的体验;
    2.2 除了模型的介绍之外,书中穿插了很多作者的建议,这些也非常值得一看。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就发现,有很多实际踩过、后面才找到解决方案的坑,看完书发现有前辈已经提及了,偶尔就有点惋惜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不过如果没踩过这个坑,可能看到这些内容也不会重视,当然关于实践和阅读,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2.3 追加一条避坑提示:将这本书作为指导认知的模型与建议,不要将这本书当作写报告的模板。信息只有在我们理解之后才能发挥作用,与其按图索骥地堆砌出一篇模板文章,不如扎扎实实地记录我们看到以及想明白的事情。

  3. 不建议花太多时间细读。
    尽管这本书很值得读,但我认为它并不值得花很长的时间去细细琢磨、梳理。假设我有机会给没有开始阅读的自己提一个阅读本书的建议,我想我会说,“别抱有太大的压力,对照着五层模型的图去看看书中作者展开讲了哪些内容就好”。
    3.0 这张图 elements.pdf (jjg.net) 是全书的核心。先理解图示的模型和背景再开始阅读,可以减少很多困惑。
    3.1 这本书主要是为了阐释作者的用户体验的理念,非技术向、非手册性。说白了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依旧是流传很广的那张五层模型图,而不是一个说明手册;
    3.2 看书的过程中不需要过于纠结模块内部的信息完整性。如果希望了解单个模块内设计的具体执行,我认为,用书中提到的关键词去检索,收益更高;
    3.3 看书的过程中不需要过于纠结模型内的边界划分。这个模型并不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论出来的产物,而是作者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及当时遇到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设计者定义出有哪些需要进行的设计,以及确认体验设计的完整性。

这本书“不讲什么”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

× 针对体验要素进行设计 ✔️ 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进行设计

本书名为《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相比于“用户体验要素”这个名字,我认为副标题更能代表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如何设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它的确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但是,书里面的内容其实在讲“怎么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

展开来讲,书中并不仅仅是“针对体验要素的设计”,也不仅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这些我们理解的UX设计,而是更类似“如何实现UCD”。

我理解的“用户体验设计”更偏重结构层和框架层的设计,关注交互、信息架构以及界面。这个“用户体验设计”主要聚焦于本书的 Chapter5结构层和Chapter6框架层的设计,在这两层中,我们关注“如何通过设计来优化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达以及流程的正常推进。

而本书建立的五层模型则是从开始就将用户纳入设计的决策依据内,保证从产品目标、功能、结构到视觉呈现的设计结果都服务于用户体验。

× 手册和教程 ✔️一个认知和设计产品的概念模型

作者在这个模型划分的五个层,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前后依赖的关系,再加上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就根据标题理解成了狭义的“如何设计好的用户体验”。在这种认知下,尽管我看到作者多次强调本书不是手册,但很多时候只是浅层地“看到了”这句话,阅读中还是下意识地代入“设计者”的视角出发,并尝试从书中获取一个确定的答案,“希望学会怎么逐层完成体验要素的设计”,看到后期认知就比较割裂。比如在很多章节,我会发现,本书并无意指导如何完成具体设计,以chapter3的用户需求为例,作者提到可行性和用户研究的几个方法更多地是为了阐述“这个部分我们的工作和目的是什么”,对于看书的我们来说,重点在于理解“用户研究”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纠结于介绍的方法本身。(p.s.如果想要详细知识可能直接google会更好。)

回过头来,我认为,作者选择划出五层两类的框架,更多的是按照认知逻辑、根据抽象层级进行区分,而不是应然地进行划分。模型内部的框架主要是服务于设计中的完整性。看书时不需要过于纠结边界在哪里、知识是否完整,善用这个模型检查设计思路是否有欠缺即可。

正如作者在前言说的,If you need the big picture, if you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for the decisions that user experience practitioners make, this book is for you.

这本书“在讲什么”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

在理解作者“希望向我们传达什么”之前,让我们先还原这本书的背景。

不同于 web app 盛行的现在,《用户体验要素》成书是在2002年,应该是 web 2.0 的萌芽期,web page 出现了从文本或超文本信息载体向功能化转变的趋势。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作为信息架构咨询师,在工作中对架构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知。但是,作者发现,,当时网络上架构设计领域的内容复杂且没有清晰的定义,查阅资料时很容易感到困惑;另外,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架构、开发、功能设计,可能需要更多设计决策的支持,例如团队如何应对范围蠕动,而这些决策目前在大部分团队还是空白的。

结合经验,作者在2000年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用来①帮助网站设计者自身建立认知,通过这个模型来更好地进行设计决策,②为设计师“统一语言”,可以结构化地、完整地表述设计范围,也方便大家在交流中更清晰地定位正在讨论的问题。

这个模型并不局限于web;书中常出现“网站”,我们把它当成指代互联网产品即可。

这个概念模型自抽象到具体分为五个层级,其中又按照任务驱动(功能型产品)和信息驱动(信息型产品)分为两大类。

五个层级分别是:

Chapter 3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产品的“北斗星”,影响后面所有决策
根本上,一家企业做产品是为了实现盈利(或者其他的产品目的);产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实现营收,都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上面所说的“盈利”、“营收”,其实就是产品目标。在战略层中,我们需要对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定义。战略层的决策将以战略文档和用户画像的形式指导后续的设计。

Chapter 4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产品的“范围圈”,确定do or notdo
战略层会对产品战略方向进行设计与决策,但在产品经理对新功能的设计之前,我们还需要划定产品以及当前阶段的范围,从而保证项目如期交付。
范围层的意义在于,确定什么是我们该做的(feature),以及确定什么是现在该做的(优先级)。

Chapter5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产品的“架构图”,确定分支群组结构
范围层会给出“我们的产品需要包含什么”,但这些信息还是零散的;在结构层中,我们的设计重点是确定呈现给用户的每个元素的模式和顺序,让设计出的产品符合用户的认知逻辑。而“符合认知逻辑”,这要求产品的反馈应尽量符合用户的预期、减少用户猜测,同时,对于信息量庞大的产品,我们则需要通过信息的组织呈现来减少用户的心智负担。
相应地,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概念模型等方法,根据我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来完成设计。结构层的决策通常以产品架构图的形式出现。

Chapter6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产品的“线框图/页面布局”
在结构层确定产品架构和运作方式后,框架层开始聚焦于具体的产品、组件、功能和形式设计。在这一层中,我们需要解决“页面结构问题”,其中,界面设计考虑可交互元素的布局,导航设计考虑产品内部信息的连结以及对用户移动的引导,信息设计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三者聚合起来形成框架层设计以及页面内的布局,并以线框图的形式指导后续的设计。

Chapter7表现层-感知设计:产品的“感知呈现”(主要是视觉)、最终设计
在框架层解决了“页面结构问题”的基础上,表现层需要为界面的要素排布选择合适的感知呈现方式。换句话说,框架层侧重框架的记录,表现层的设计则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布局、色彩等)将线框图的核心概念、信息等显著地呈现出来。

这个模型划分出来的五个层,尽管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前后依赖的关系,并且每个层也有明确的产出物,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几个步骤。五个层中所涵盖的elements,其实是围绕用户体验对产品进行的拆解结果,而作者通过逐个介绍这些拆解出的要素,可以结构化地向我们展示,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做哪些决策,同时我们应当如何从用户体验出发来优化决策的结果。而掌握这个模型后,我们不仅可以按照作者拆解的顺序去逐步完成产品设计,对模型的理解同样可以服务于单个issue的思考。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链接跳转到章节对应的笔记进行浏览。

笔记以引言的形式加了些“私货”,主要是一些理解补充或我觉得很重要的信息;章节内部也是用个人想法进行了reorganize,可能并非100%还原作者的用意。欢迎朋友们勘误或来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用户体验要素》之后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