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应拘泥于形式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昨晚打算将我以前写的一首小诗发表时,拘泥于形式,我没有直接发表它,而是打算先修改一下。但这一改就停不下来,直至最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味道。
下面分别是改之前和之后的版本

注视

月亮
夜空的眼睛
你默默注视着我
却为何你的眼里
没有一丝情意?

湖泊
大地的眼睛
你默默注视着天空
含情脉脉
充满了温柔
你等候的人
他将往何方?

更改之后

凝视

月亮
星空之眼
夜行者的明灯
穿梭于群星之间
眸里绽放清光
微风清影
随行

湖泊
大地之眼
泰芙努特之乡
默默注视着天空
眼里尽是温柔
微风捎来
涟漪

不得不说,这个为了形式对称而做的修改是失败的,一是失了原诗的情感,二是读起来不连贯。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堆砌辞藻!

因此,我特意写这篇文章来告诫自己,对于自己以前的作品,为了形式而做的修改既浪费时间,也毫无意义!

我们来看看别人的观点:
苏轼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师民》)

意思是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像行云流水那般自然畅快,不拘泥于形式,抓住灵感奋笔疾书,内容充实了,说理明白了,形式自然就到位了。

再来看看另一个外国作家的观点: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的序言开篇写道:“所有的道德家都认为长久的悔恨是最要不得的情感。如果你做了坏事,感到后悔,作出能力之内的补偿,下一次提醒自己要做得好一些就行了,但绝不能沉溺于自己的过失。在粪堆里打滚并不能让你变得干净。”

“譬如说,悔恨对蹩脚的艺术于事无补,就像悔恨对糟糕的行为于事无补一样。我们应该找出不好的地方,承认它,如果可能的话,在以后去避免它。”

无论是出于道德的修养还是出于艺术的修炼,我们在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时,与其悔恨,与其对完成了的作品修修补补,不如吸取经验,着手开始新的创作。

下面是我的感悟和对自己的告诫: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避免对已经完成了的作品在形式上做毫无意义的修改。散文和诗歌这一类文章无非是一时的情景和心境在作者脑海中的融合,一旦完成,就应该放任它自由,无论是被尘封湮灭,还是被争相传阅。时过境迁,没了当时的心绪与环境,用今日的眼光去对旧日的作品修修补补,也只能在形式上做些功夫,在内容上有害而无益。

写文章只在形式上做功夫,是写作的大忌,这是作文老师一再强调的。这样写作只会创作出辞藻华丽但枯燥无味的作品,我们读别人的文章,遇到这种肯定难以读下去,男生追女生也一样,我想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艳丽但无趣的女人。

不仅如此,这样的写作方式违背了我们写作的初心,写作原本是为了宣泄情绪,抒发不平,暂时摆脱物质世界的奴役,为心灵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如今却又开始在文风层面上追求华丽辞藻,与初心背道而驰,势必要将自己拴死在华丽的外衣下。此外,我认为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与不真诚的体现——这简直就是在篡改历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很喜欢高中时看到的一句话:“清淡出尘,从容入世。”可如今到了自力更生的年纪,依然靠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吃饭,联想到毕业后的生活,心中难免有些焦灼。往后余生,愿我以文字为舟,笔杆为桨,从容过完这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不应拘泥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