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构建全新的自己

上篇文章我们讲完了自我发展转折期的结束和脱离,今天我们讲“重生”。转折期的重生,类似大病初愈后的状态,虽然身体还是很虚弱,但它又是元气十足的。而且,很多迹象都会表明,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了,你终于要带着全新的身体,重新出发了。

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心理弹性,说的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在我看来,心理弹性的核心,就是培养容纳变化的能力,尤其是重大变化的能力。李笑来曾经在他的文章中说过,巨大的变化会毁掉一个人,不管这个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比如“好的”变化,中巨额大奖(目前来看,好像这些巨奖的得主,结局都不好),再比如“坏的”变化,妻离子散等,更会毁掉一个人了。

那当我们经历这些变化的时候,需要去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去经历结束——脱离——重生的过程,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作者看来,重生的规律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偶然和意外,一个是另起炉灶。

我们先说第一个要素:偶然和意外。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是会经历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像是,当你经历了工作的迷茫期以后,偶然遇到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告诉你他们公司正好有个合适你的职位空缺;或者是像你在分手以后,去了一个你本来不想去的聚会,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你情投意合的人;或者是你偶尔看到一本书或者是听到一个课,这个课能解答你心里一个长期的疑惑。

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看到的重生故事,充满了很多的偶然和意外,可是仔细想想,这些偶然和意外里,也包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必然。这是因为,重生和你以前的生命经历有这某种特别的联系,让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命中注定。说到这里,我觉得重生的过程就是原先你身上存在着很多个自我,其中某个最重要的自我,因为他自身的限制被玻璃了,而另一个原来你觉得微不足道的自我,却成长了起来。

重生的第二要素:另起炉灶。意思就是,你需要跟原先的目标分离干净。既不是想着避开原先的伤痛,也不是想着去弥补损失。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开始。我们曾经讲过,结束的过程就是脱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伴随着结束,结束就会有损失。而如果我们总是想在怎么弥补这些损失,那我们就没有从转折期中走出来。

重生需要一个种容纳变化的能力,也需要我们把原先的经历放下的能力。有时候,只有承认损失,我们才能真正放下,重新开始。你的心里应该清楚,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如果你一直惦记着弥补损失,你就没有办法结束,重新开始。如果放不下原先的东西,你就看不到新的可能,放弃并不比坚持容易,它同样需要勇气。生活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说过,重生的本质是心理结构的重构过程。

在结束阶段,我们从原先的环境、身份和目标中脱离;

在迷茫阶段,我们会跟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建立起联系;

而在重生的阶段,我们获得了一种新的目标,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一种新的意义感。

相比于原先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会变得更有智慧、更能容纳损失和变动,也更能适应新的现实。

同时,重生也是人生重组的过程。那些我们人生中腐朽的东西,已经在变动中去掉了,而我们原先人生中有活力的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并进一步扩大。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事业、新的自我,我们重新出发,变得更加灵活和坚韧,直到下一次转变的到来。人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转变中,变得深刻而复杂。

最后,我想说的是,重生也是人生变复杂的过程。

万维钢老师曾经在他的《精英日课》中问过:敢不敢做一个复杂的人。复杂的人,才是领导这个世界的人。罗振宇在得到例会上也说过,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就是那些能够组织复杂协作的人。而变得复杂,遇到事情能够随机应变,泰然处之,则是复杂之人的基本素质。

我是徐建航,上面的内容总结自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如果你觉得有用,郑重的向你推荐这门课程。这是我写的第68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构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