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留白”,让学生探究

      还记得你的第一堂课时的情景吗?我想所有老师的第一堂课都是从模仿和摸索中开始的,即便做了很多准备,心境却是崭新的。同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效果,同一节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为人是存在变化且不可完全掌握的,那么如何让设计好的教学在课堂上应用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

      共读中例举了福建上杭一中邱克荣老师的数学课,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邱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什么时候去教。邱老师通过课前学生们的预习来展开教学,围绕3道选择题和1道填空题进行活动,把每一个同学的选择答案用反馈器进行收集展示,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邱老师把会有多种可能性答案的填空题巧妙地转化为选择题,并且选项是由学生提供,老师挑选了三名同学的答案为前三个选项,若有与这三个选项不同的答案则选择第四个选项。这样无论学生的答案是什么,由于第四个选项的开放性,都会把学生的答案包含在内,也就意味着它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位同学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这堂课中,陈蕾老师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延时反馈”,邱老师在学生们作答后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利用反馈器收集到的答案贴出来,通过学生自主研讨和探究后再一次作答,这一次邱老师同样没有立刻给出正确答案,他再一次把作答结果贴出来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同学们对正确答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看到,邱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的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也没有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立刻去纠正讲解,而是做为引导者,没有利用过多的语言,一步一步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出了正确答案。这样让学生自行发现、自行修正的过程,更能加深正确答案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整个过程老师给予和培养的是学生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

      正如王博士在书中所说,对老师来说。一直想着“教什么”,不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提问或任务,让学生完成;一直想着“怎么教”,不如安排课堂研讨与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探究;一直想着“何时教”,不如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和舒服的方式学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课堂“留白”,让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