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阅读】020-《 赋能》

书名:《 赋能》

图片发自App


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作者

本书的作者团队并不是传统的商界人士,而是来自军方。

主题价值

在伊拉克,麦克里斯特尔吃惊地发现,虽然他们在人员、装备、情报、纪律等各个方面都碾压基地组织,但是在与基地组织的较量中并不占优势,反而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为什么呢?本书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应对方法的总结。

核心内容

“赋能”是近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管理学词汇,说的是领导者要赋予一线团队自主决策权,才能应对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

《赋能》这本书就是讲领导者想要通过下放权力向员工赋能,必须首先抛弃原有的层级式组织形态,打造一种全新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环境。

一、为什么要向员工赋能?

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点,为什么要向员工赋能。我们从欧洲历史上一场著名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说起,这是英国海军史上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英国皇家海军对阵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英军最终大获全胜,俘获对方主帅和19艘军舰,自己一舰未失。这场战役让法西联合舰队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牢牢稳固了海上霸主地位。其实,这是两种作战模式的竞争。法西联合舰队是传统的作战模式,舰长们不知道主帅的总体战略是什么,每一步都严格服从主帅发出的指令,令行禁止;而纳尔逊则明确告诉舰长们整体作战方案,并且强调,一旦开始混战,舰长们必须根据形势自主决策、随机应变,不可再依赖信号旗。

——换句话说,纳尔逊先是制造混乱,然后通过向舰长们赋能来应对混乱,这才是制胜的关键。从这可以看出,赋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21世纪的关键词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世界正在日益变成一个高度互动的整体,从“复杂”变得“错综复杂”。当世界变得错综复杂,实际上没人能真正把握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如今的企业深深嵌入到全球化分工链条当中,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和这个世界一样错综复杂,任何天才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看到全貌,也无法提前预知一切可能性,当然也就无法实行标准化管理。这时候,企业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

图片发自App


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环境中,管理的核心是效率最大化,也就是要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的方式就是科学管理提出的标准化、专业化;而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实现的方式就是向员工赋能。

赋能实际上就是一个“逆科学管理”的过程,就是不过度强调标准化,把被剥夺的工作自主权重新还给员工,允许员工根据形势自主决策;也不过度强调专业化,而要让员工像一支球队的球员那样,能够穿插跑动、相互补位。这要以牺牲一部分效率为代价,但可以让企业获得最重要的生存优势,也就是敏捷性。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个重点: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企业必须向员工赋能。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以科学管理方式来追求效率最大化是可行的,而在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管理者无法掌控全局,企业想要获得生存优势,就必须进行逆科学管理,向员工赋能。

二、如何实现赋能?

如果只是简单的权力下放,当甩手掌柜,那不但不能赋能,还会让员工陷入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状态。

事实上,赋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实现相互矛盾的目标:怎样才能让每个员工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协同作战?怎么样才能既保证效率,又增加组织的弹性和灵活性?

图片发自App

想要打造这样一张网络,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把原子化的个人,捏合成一个高度互信的超级小团队。

第二步,让这些小团队之间紧密互动,从而形成由无数个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

第三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培育信息共享的组织文化。

先说第一步,怎样才能把原子化的个人,捏合成一个高度互信的超级小团队呢?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海豹突击队。你可能听说过海豹突击队的魔鬼式训练,比如长达6个月的超高强度体能训练、各式各样的体罚措施、5天加起来只能睡4个小时的“地狱周”等等。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海豹突击队要采用这种几乎变态的训练方式,来折磨他们的队员呢?

——因为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一个个肌肉发达的超级战士,而是要打造一个超级团队。

首先,要通过魔鬼训练剔除掉那些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也就是说,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想不想融入一个伟大团队,决定了学员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过,要打造超级团队,成员们光有集体荣誉感还不够,还必须相互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互信和默契。在受训的第一天,学员们就会每5~8人分为一组,所有任务都是以团队为单位来执行,任务失败的话,就整个团队一起受罚,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发挥空间。训练中还有很多精心设计的环节,用来加强队员之间的互信与默契。甚至在训练之外,队员们也不允许单独行动,连去餐厅都必须和同伴一道,否则就要受罚。

——通过这样持续6个月的训练,坚持下来的队员们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建立起了高度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信任,愿意把自己生命托付给队友。而且可以做到随时切换指挥官,谁觉得在那一刻的情景下他对局势最有把握,那他就自动成为临时指挥,所有人都听他的。

这样一支超级团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能:每个成员既自主决策,又协调一致;整个团队既强大,又敏捷,可以灵活、快速地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势。打造这样一支团队虽然很难,但毕竟已经有了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怎样把这种小团队的优势扩展到一个成千上万人的大型组织当中。

一个小团队实际上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成员们朝夕相处、彼此熟悉,相对容易建立起信任和默契,但是根据邓巴定律,这种熟人模式一旦超过了150人就不再管用。在一个成千上万人的大型组织中,大多数成员相互之间根本不认识,他们又该如何建立起互信与默契呢?有些公司在初创期发展得不错,而一旦扩大规模就开始走下坡路,就是因为小团队的优势很难复制到大团队当中。

事实上,很多部门在各个机构之间会出现了断点,或者叫“接口失灵”。这导致虽然每个小团队的运作都非常高效,但整个体系却是无效的。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接口失灵的困境呢?这就是打造网状组织的第二步:要想办法打破组织的深井,加强各个小团队之间的横向互动。你虽然无法做到让 A 团队和 B 团队的所有人都相互了解,但可以退一步,让 A 团队中的某个人,作为 A 团队的代表,被 B 团队的所有人了解。

把自己团队的超级明星作为联络官派到重要的兄弟单位,并授权联络官可以自行决定将他们获得的情报提供给兄弟单位。得到帮助的兄弟单位也会知恩图报,进而向麦克里斯特尔的团队派遣得力的联络官,向他们提供本机构的情报和对战争形势的理解。以至于到后来,在联合特种部队的战情沟通室大厅里,挤满了兄弟单位派来的关键联络官,他们共同分析情报、讨论战况。

这样,各个机构之间信息沟通的藩篱被打破了,深井被炸开,各个小团队之间进行频繁互动,共同交织成了一张大网。那些内部交互和外部交互水平都更高的团队,能够产生出更多的创意。

再举个例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有一栋大名鼎鼎的20号楼,建于二战时期,在战后半个世纪中,从这栋楼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顶级科研成果,走出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20号楼因此被誉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子宫”。它为什么拥有“孕育智力”的神奇功能呢?

这栋楼实际上是战争期间的临时建筑,内部布局混乱,门牌号杂乱无章,人走在里面很容易迷路。从天空俯瞰,大楼的形状像大写的英文字母 E,有着长长的走廊,而且所有人都必须从字母 E 中部的同一个楼门进出,所以,大楼里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科学家们,有很多机会在楼梯、走廊和门厅碰见,顺便停下来闲聊几句,结果聊出了一个又一个天才的创意。

当然,想让一个大型组织的各个团队之间充分交互,光靠这种自发闲聊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让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信息共享意识,这也是打造网状组织的第三步。

什么叫信息共享呢?简单说,就是让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获得关于组织的总体信息。在传统组织中,组织的总体信息只掌握在领导手中,基层员工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没必要去了解其他部门的事务,也不需要关心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行的。传统组织的领导认为,这些信息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是多余的,领导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必要的话会告诉你的,不过我觉得你没有必要知道。”

事实上,在一个网状组织中,想要让团队成员像一个整体那样思考和行动,就必须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总体运行情况。人为隔绝信息的做法,就好像是足球比赛中,只让球员看自己脚下的那块草坪,而不让他看见球场的全貌,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麦克里斯特尔越来越感觉到,想要让自己精心打造的网状组织发挥作用,就必须放弃信息的计划供应制度,让信息畅通无阻地在整个网络中自由流动。他相信,信息越分享,价值就越高,所激发出的能量也就越大。他的具体办法,就是每天召开2个小时的作战情报简报视频会议,对每天的战况和最新情报进行详细报告,包括一些高度机密的情报。参会人员不是几个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而是分布在全球70个地点、与伊拉克战局有关的7000多名人士。

那么,信息共享会不会引发军方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泄露呢?麦克里斯特尔承认,信息泄露确实是潜在风险,但我们不能够因噎废食,比起泄密的损失,信息共享带来的收益更大,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图片发自App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二个重点:

要实现赋能,就必须打破深井式组织,打造全新的网状组织结构。

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把原子化的个人捏合成一个高度互信的超级小团队;第二步,让这些小团队之间紧密互动,从而形成由无数个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第三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培育信息共享的组织文化。

总结

第一,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挑战,企业必须向员工赋能。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以科学管理方式来追求效率最大化是可行的,而在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管理者无法掌控全局,企业想要获得生存优势,就必须进行逆科学管理,向员工赋能。

第二,要实现赋能,就必须打破深井式组织,打造全新的网状组织结构。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把原子化的个人捏合成一个高度互信的超级小团队;第二步,让这些小团队之间紧密互动,从而形成由无数个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第三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培育信息共享的组织文化。

最后强调一点,要实现赋能,最重要的就是领导者角色的转变。如果说传统领导者是棋手,负责制定战略、指挥调度,那么网状组织的领导者就是园丁,他负责打造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就好像园丁只负责浇水施肥,剩下的事情,就留给组织自己去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D阅读】020-《 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