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首次阐述并解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内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朝气蓬勃的精神密码。
2021年7月17日,江苏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宋逸康、李昊锟、范海斌来到各地的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后,新时代对青年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探访了位于家乡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刘集党支部旧址。
大王镇是革命老区,这里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农村党支部,保存并传播了全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诞生了邓天一、李耘生、李玉堂、丁莱夫、张太恒等诸多仁人志士,出现了清河大地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第一届广饶县委就诞生在大王刘集。
刘记党支部成立于1925年春,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良才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27年8月,在刘济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饶支部,刘良才任书记,兼任刘集支部书记。这一时期,刘记党支部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积极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群众开展了“觅汉增资”等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刘济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刘集村被各方称为“小莫斯科”。在解放战争中,刘继志党支部成员带头参军,参加了战争,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刘纪党支部旧址已接待2万余人在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艘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乘着这艘承载着信念与梦想的红船,扬帆起航,劈波斩浪,百年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谋福祉。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民族危难到民族复兴,从58名党员逐步发展到9500多万名党员。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李大钊在沉沉黑夜中向往“青春之国家”。方志敏在敌人监狱中憧憬“可爱的中国”。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家国。张桂梅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李夏抢险冲锋在前扎根基层为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旧址内按当时生活环境条件进行了复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掩护地下革命工作者而特制的掩饰门、地道等设施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展厅内分图画文字展、文物展两部分,形象介绍了刘子久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及刘集支部的革命启蒙作用;大型室外环比浮雕重点事迹展,形象刻画了刘集党支部领导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场景。一段段讲解,一份份资料,一件件实物让人们不敢忘却那段悲壮的历史,也让人们更加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观完刘集党支部,仿佛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在混沌之中开天辟地,在危难之中勇担重任,终于促成了中国和中华民族今日的辉煌,100多年前,一批批爱国青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人民的嘱托、民族的希望,越过千山万水、越过急流险滩,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0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大三线建设、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等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着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在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我们的道路走的无比正确,现在的综合国力已经无比空前强盛。
回家的路上,刘集党支部的形象依然屹立在我的心中,我想起他们的条件的艰苦,又想起那一次次的会议的内容,又想起那神圣的《共产党宣言》,在这平凡的土地上,刘集就是这样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一批批先烈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屹立不倒,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闪闪发光。
呼唤新章,总书记的嘱托在耳边久久回响,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成为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广大青年也一定会以更坚定地信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点燃奋斗激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伟大的复兴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拿出了舍我其谁的担当,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最重的担子是他们抢着挑,最硬的骨头是他们抢着啃,最烫手的山芋也是他们抢着接。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意志坚定,锤炼出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的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宋逸康和范海斌队员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参观学习了各地的红色纪念烈士陵园,济宁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太白东路北侧,坐北面南,1946年奠基,1950年2月兴建,占地16.7亩,内建纪念堂5楹,周设围墙。园内松柏苍翠,花木扶疏,安葬着革命烈士361人。 纪念堂内保存着部分烈士的遗物,是反映济宁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实物资料。
龙华烈士陵园占地300亩,建有纪念、瞻仰、碑苑、遗址、烈士墓、就义地及地下通道、青少年教育活动和游憩等区域。每一区域都由不同的建筑群构成。人们在瞻仰缅怀英烈的同时,又沉浸在文化和艺术的氛围中。
龙华烈士陵园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主题、主轴线、立体建筑的融合,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交替。红岩石、入口广场、园名牌楼、纪念桥、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无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广场是陵园的中心地带;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这些建筑成功地营造出陵园独特的纪念氛围,并以其庄重大器、中西合璧、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使龙华烈士陵园成为上海标志性纪念建筑。
济宁烈士陵园是记录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革命胜利、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历史的物质载体,是弘扬烈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不朽丰碑。
沂蒙,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毛泽东接见《红嫂》剧组沂蒙情民族魂在沂蒙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颜真卿、被誉为“算圣”的刘洪、被誉为“孝圣”的王祥、被誉为“宗圣”的曾子、孔子老师郯子、大秦砥柱名将蒙恬、东晋名相王导、民族英雄左宝贵、大将羊祜、文学家刘勰、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文学家鲍照、西汉著名丞相匡衡(凿壁偷光,好学典范)、荀子、王献之、著名教育家《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同样,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后来被高度概括为沂蒙精神,从而诞生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战天斗地的伟大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背景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内忧外患。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找救国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参加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国家的命运。
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此成立,它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之后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塔山浴血奋战六昼夜,粉碎了国民党军增援锦州的图谋,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辽沈战役历时50余天,以解放东北全境而告终。辽沈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中国人民革命的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辽沈战役中共出动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抢修公路2185公里,筹集运送粮食5.5万吨。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力。
战场上,国共双方也形成鲜明对比。解放军指挥员带头冲锋陷阵,士兵们身前总是传来“跟我上”的铿锵话语;而国民党军的身后,却是督战队的举枪催促“给我上”。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李昊锟队员参观纪念馆
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我们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做到敢闯敢试,真干真为,善作善成。首先,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通过新媒体等拓宽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渠道,吸引更多青年大学生参与。其次,青年大学生要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除此外,青年大学生还要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最后,青年大学生要继续彰显社会责任感,把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追求当中,应努力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渝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作为,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凝聚力量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引领阵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书写了壮丽篇章。展望未来,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光荣的使命等待我们去担当,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
以史为鉴、做历史的见证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改革春风劲。今天,中国共产党迈过了100年的辉煌历程,100年的光辉岁月,这一百年里,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艰辛与付出,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百年恰似风华正茂,站在新时代,回望来时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百年来,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历史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将一代又一代讲述下去,我们在新的奋斗里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党的百年历史铭记于心,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李大钊同志曾寄语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时,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们冲在了最前方,一批批90后、00后相继奔赴战场,他们已然成为新时代国家的主力军之一。在疫情面前,他们舍我其谁的主动与勇气,与百年前的新青年们何其相似,这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传承,这是新时代青年的模样。百年已成为历史,新的征程已开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有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用担当使命书写新时代答卷!
作者 宋逸康,李昊锟
摄影 范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