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日记-两个月从想自杀到活泼开朗可可爱爱

2020/7/16

我有的时候是会有点生气的,不是真的生气的那种生气。

今天小乌龟问我:

“Mia你觉得三分钟热度还有救吗?我学了爵士舞,报了五期,这才第二天就觉得没趣了,不想去。还是我的思考思维出问题了?”

之前L也经常问我:

“姐,真的会迎来破茧成碟的那一天吗?”

“Mia姐,你说我们最终能变成更好的人嘛,会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嘛?”

“但是可能我永远也学不会。”

收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都是会在心里翻白眼的。这让我怎么回答?我说会、有救、可以。然后下一句他们就会回我:真的吗?好难啊balabala

所以有的时候我干脆回答:不会。

人只能成为自己认为的样子。

你认为自己不行,就不行;你认为自己不好,就不好;你认为自己有问题,就有问题。

你们问我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回答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你们,并不是想要解决问题,只是想要寻求心理安慰,想要满足自己的自怨自艾。

所以我经常会提醒我的咨询者问对问题。换个句型,把我好不了怎么办?我睡不好怎么办?我……怎么办?这些所有的“怎么办”的关键词换成“怎么”。我怎么能好?我怎么才能睡得好?我怎么……?

把注意力从恐惧和抱怨,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注意力是一条单车道,当你的注意力是恐惧和抗拒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力用来解决问题。

问对问题是最关键的,当你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会找到答案,这个世界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你线索。

关键是,你是真的想要解决和探索?还是只是想要抱怨和发泄情绪?

当一个人是抱怨的状态的时候,表达里就会充满了情绪和不接纳。这种时候咨询的效果就一般。

当一个人是解决问题的状态的时候,表达就会客观理性,描述自己的问题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不带情绪。这种时候咨询的效果就超级棒。

***

小乌龟上一次找我咨询的时候就是这种超级棒的状态,跟我第一次接到她的咨询的时候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棒到我觉得必须要发个红包奖励她一下。

跟最一开始来咨询的时候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觉察力超强,思维超级清晰。完全是用第三视角,客观的描述了她的问题、感受和困惑。

她说觉得自己内心很黑暗。别人让她有点不顺心,就会在心里攻击别人;很容易生气和恐慌;总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

于是我给她讲了两个概念,一个关于安全感,一个关于自我中心

1、关于安全感

整体上来说,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安全的,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善意的。如果你有觉察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很愿意去帮助别人,也很经常接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都是希望别人好的。这个世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协助中进步发展的。

但是如果你带着不安全感的滤镜,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的不安全。就像敏感的人就会先选择跟别人保持距离,那么别人自然也会跟他保持距离。而自来熟的人就会选择信任别人,别人被信任了也很开心,就会维护这种信任。外在的一切都是你内在的映射。

作为没有安全感的人,可以先假装相信,然后再去感受先选择了相信以后会有什么不一样。感受到了以后才能真的相信。

学会区分自己的感受和事实。事实是不是真的是我以为的这样?如果是因为我自己有不安全感才会以为是这样的,那么事实和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2、关于自我中心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会经常觉得,自己也明明知道是小事,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生气的不是事情的结果,不是小小的偏差和失误,你生气的是事情没有按照你的预期发生,对失控感的恐惧。

因为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世界是以我们为中心的,我们会获得大人的全部关注,我们不需要说话就能得到一切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会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错觉,我们是用意念在控制这个世界的。

于是我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以后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觉得很生气。不是理性的止损,而是急着追究责任找到可以埋怨的对象。攻击别人也好,攻击自己也好,都是为了发泄生存受到了威胁的恐惧,是我们动物脑的应激反应

一旦我们认识到,世界不是以我们为中心的,就可以开挂了。可以接纳很多事情的发生,内在会更加自由。会更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情商会更高。

我讲完这些以后,小乌龟都很迅速的理解到了。就是那种,看到班里的最后一名,突然变成了前三名的感觉。很开心她从混沌绝望,开始走在了快速成长的道路上。

***

她原来不是这样的。

最早一开始接到小乌龟的个案,我是很难的,在我做过的个案里可以排前三的那种难。讲半天,都只有翻来覆去的,“-想自杀”“-为啥想自杀?”“-因为活着没有意思”这样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

自己也讲不出个原因,怎么诱导都诱导不出来。问起家人也很好。很多问题都因为做了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想不起来了,记不住东西。只是害怕这样下去没有能力上学,没有能力工作,没有能力赡养父母。

很多抑郁症的问题在于,不明白抑郁症是一个因果关系,不开心一定是有原因的。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抑郁症。

很多治疗手段都是把重点放在消灭抑郁症的症状上,因此很多抑郁症患者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在。

这样是不对的,治疗症状起码不应该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苹果树摘掉苹果,再长出来的不还是苹果么?

后来我问了小乌龟一个问题,如果抑郁症好不了,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好处?小乌龟说,好处就是就是现在父母可以陪着她,抑郁症好了以后父母不会像现在这么关注她了。

于是我们知道了,是没有安全感的问题。然后就开始找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小乌龟就说出了小时候有一个老师很粗暴和很恶劣,经常打骂她,针对她。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

于是我问她,当时父母是怎么处理的。她说父母当时不知道。我又问她,为什么没有跟父母说呢?

这个时候她妈妈接过电话,说当时他们在外地工作,孩子留在老家跟着老人。孩子告诉老人以后,老人觉得不应该打扰他们,就不让孩子说。说现在他们也很后悔,还想过要不要去找那个老师。

于是我们知道了,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不在于老师,而在于父母的分离和缺失,让孩子没有人支持和保护。而且就是因为孩子缺爱,老师在心目中的分量才会格外重,造成的后果才格外恶劣。

而且从跟她妈妈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是典型的“要求高,关心少”的父母。所以造成了孩子极度缺爱、缺乏安全感

同时他们也是把工作和赚钱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生活乐趣的父母。给孩子做了一个“人生又辛苦又不好玩”的榜样。那么作为孩子,自然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没有活着的动力。

然后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去改善了原生家庭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疗愈日记-两个月从想自杀到活泼开朗可可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