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艺术”的毒副作用

最近我女儿做完作业后就用手机看网络小说,我原以为网络小说是电子书,电子书也是书,总比玩游戏强。然而,当我无意间看到了该小说的题目:《XX的失足少妇》,我立刻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这绝对是一部毒害孩子的有害作品!我立刻正告女儿,这种书千万不能再看了。这些年,带有强烈毒副作用的文艺作品太多了,网络文学由于缺少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具有严重不健康内容的作品更是泛滥成灾。

搞文艺的人,常常傲然地挂在嘴边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毋庸置疑,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产生。然而这“高于生活”却是未必。我以为,所谓的“高于生活”应该主要是指文艺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也就是它所具有的正向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非是其艺术性。一部真正“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应该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指摘时弊,弘扬正气,赞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应该在三观方面给人以正确、积极的导向,给人以启迪、以警醒,让人看过之后有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的意愿,也就是应该具有

“正能量”的作用。

然而,这许多年,无数部所谓的“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似乎并没有起到正向榜样的作用,相反,倒是其毒副作用,带给人们的负向影响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譬如早期引进的黑帮电影,除了教会了当时的青少年“哥儿们”义气、好勇斗狠、心黑手辣,教会他们也学着电影上的情节组建黑帮之外,并没有起到丝毫的正向作用。国内随后出现的那些屡扫不绝的残害百姓的黑帮、黑社会组织,我想应该少不了那些黑帮电影的引导作用吧。

后来的警匪影视,可能是为了表现罪犯的凶残,往往把罪犯施暴的情节刻画得非常详细,结果剧情没有起到警醒人们,震慑犯罪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引导人们去学习警察们的机智英勇,舍己为民的精神,反倒有一些人根据剧里的情节学会了犯罪,更学会了犯罪分子的阴毒狡猾、凶狠残忍、灭绝人性。

“吸烟有害健康”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即使是烟瘾极大的家长,我相信他也不会主动去教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学吸烟吧?然而稍微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现在吸烟的人群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况:中老年人已经注意到吸烟的危害,吸烟的越来越少,然而青少年吸烟的却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是偷偷地吸,不敢买成盒的,就一支一支地买着吸。他们是跟谁学的呢?去那些文艺、影视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表现角色的什么形象,影视作品中的很多俊男靓女都有吸烟的镜头,未成年的孩子尚不具备辨别好坏优劣的心智,看到他(她)们那“潇洒”的吸烟动作,认为英俊的男主叼着烟更“帅呆”,美貌的女主吐着雾很“酷毕”,于是纷纷效仿。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学校的偏僻处,如果注意一下,总能看到不少穿着校服的孩子——其中不乏很多女生——口里叼着、手中夹着点燃的烟卷在吞云吐雾。

以前的人视尊严如生命,也非常在意社会的风清气正。在以前,谈对象的青年男女不到结婚的那天是绝不会提前住在一起的,否则会被斥责为伤风败俗,更不可能出现未婚先孕的事情,否则,脊梁骨一定会被戳破,当事者也会没脸见人。然而后来,一部部表现打倒旧思想、解放新思想的作品推出之后,什么试婚、试孕、未婚同居……之类的情节大胆的展演之后,“封建”思想彻底被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坚守高贵的尊严被斥为思想封建,纯净的社会风气被斥为落后守旧。而今,思想的确先进了,还没有结婚就老公老婆的叫上了,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甚至领着孩子结婚倒成了时尚,成了风气,孩子想要参加父母的婚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社会果然也在与时俱进,这些“新潮流,新思想”,全社会居然也慢慢接受了。

在大批思想“先进”的“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禁锢”、“残害”人们思想和心灵的“贞操”观、“忠诚”观被彻底斗倒,人们终于可以大胆彻底地放飞自我而再也不用担心被戳脊梁骨或者被唾沫淹死了。文学、影视作品里的床上情节和镜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露骨,多角婚恋,畸形婚恋,不当男女关系的情节描写越来越多,还美其名曰解放思想,终于,作品达到了目的,社会上,自尊、自爱、自重被彻底丢弃,贞节、纯洁、忠诚被嗤之以鼻,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婚前随意同居,频频更换性伴侣,婚后自由出轨,曾经人人喊打的婚外恋成了流行风……社会风气终于被搞成了乌烟瘴气(哦,也许只有我这个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老朽认为是乌烟瘴气,其他人认为这种风气才应该是现代社会的正常风气吧?)。这些固然有部分原因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但这主要的功劳,这“高于生活”的文艺、影视作品应该当仁不让吧?

伟人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然而我们的媒体和各种艺术作品在大力宣传致富光荣、致富有理的时候却忘记了伟人的另一句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于是他们只重视了前者却忽略了后者,结果引导出了一批批拜金主义者、享乐主义者、利己主义者……,勤劳致富的观念被抛却,艰苦奋斗的作风被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被耻笑,助人为乐的美德被鄙视……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瞬间实现财富自由,总梦想能遇到像文艺、影视作品中那样的对自己痴情的“白富美”、“高富帅”从而不用奋斗而瞬间实现华丽转身,于是为了能享福,丢掉了自尊,不要了脸面,一些女的甘心当二奶,当小三,当腐败官员的情妇,一些男的,甘愿吃软饭,当面首。

近来一种“霸道总裁”之类的白日梦作品又大行其道,引得女孩们正经事儿不干,白日梦不断,总幻想着自己也能遇到一个没道理的任性地往死里宠爱自己的“霸道总裁”,从而少奋斗,最好不奋斗就能一夜间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试问,这类作品对社会有正向作用吗?

艺术作品,本来应该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应该起到“激浊扬清,去芜存菁”的作用。然而在这个全民争先恐后创富增收的时代,那些所谓艺术作品的作者们早就彻底扔掉了自己的道德伪装和社会责任,创作出一批批腐蚀人们思想、毒害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消极人们斗志的作品,就像那些以治病救人为名发明出来而又毒副作用极大的药品,吃进肚子之后不仅没有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加重了病人的病情,甚至夺去了病人的生命。我觉得,这类作品,不创作也罢,没有最好!

由此看来,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不假,至于说“高于生活”倒也未必,说它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倒很恰当。只是这许多年里体验下来,感觉它们对社会风气,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正向的影响微乎其微,其反向的毒副作用倒是成绩斐然。

哦,也许这些现代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正是社会进步的标致?这些社会现象才是现代社会正常、正确的风气,才能体现出新社会新思想的先进性?和那些所谓的艺术作品的影响无关?而我,只是一个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的老古董?但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