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它终于在我们身上上演

“只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中年危机”。上有老生病在家,下有小嗷嗷待哺,工作不敢丢,薪资不能降。可是想想看,一个年轻人能力、经验比你是差一些,可是他的薪资却只有你的一半甚至更低。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谁?”


这段话大约是18年前我在华强北电子科技大厦上班时看过的一篇文章片段,那是我刚刚来深圳不久。有人可能会问:“这么久了,你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年来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激灵”我一下。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所有的资讯几乎都是通过邮件来传递的。具体是谁发给我的这封邮件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20出头的我在看过这篇文章后,想到20年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有多可怕,更不敢想象自己到了40多岁的时候面对年轻人的竞争该是什么样子。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看完文章后的我,不停的与周围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感叹20多岁是多么的美好,因为有无限的上升空间和奋斗的可能,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谁想到,20年的时间如沙漏一般流的这么快,就像某贝西北菜的上菜速度一样。新鲜的牛大骨华丽上桌,质地饱满,强劲有力。而旁边的大拌菜,碗底只剩下几颗默默的花生米和蔫菜叶,撤走已是早晚的事儿。

人生嘛,不过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谁都有替代别人的时候,也都有被别人替代的时候。被替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谁替代。

我从小是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长大的,那个时候我们厂是当地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每次“进城”的时候别人一听说我们是XXX厂的,无不投来艳羡的眼神,而我们所在的中学也因为升学率很高成为外面人争抢的对象。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否则我姥姥家的房子估计可以很值钱,因为它就在中学旁边。

可是,世间的万物谁说过会一成不变呢?

就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厂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一刀切”,乍一听起来感觉像是切西瓜一样,其实这个“刀”实实在在切向的却是人。也就是按照一个年龄来划分,高于这个年龄段的工厂女职工全部“一刀切”回家。可能今天的你还在车间里织着毛衣,聊着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中午回去做什么菜,明天你就回家了。没任何征兆,没任何准备,没任何商量的余地。管你哭天抢地,管你死去活来,管你有没有准备好。

反正,你回家了。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社会的变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大环境的突变是如此的快速和剧烈。虽然只是懵懵懂懂,虽然那次的“一刀切”并没有波及到我们家,可是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那么的深刻。也许正是那一场冲击波让我真正明白了老爸从小学一年级就告诉我和姐姐的话——“你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上大学,考出省,靠自己,不断努力,这才是唯一出路。”

如今回想起来,那场“一刀切”的冲击波原来就是“中年危机”。

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将近40岁的“80后”,还是已过40岁的“70后”;无论表面有多么年轻,状态有多么自在,这样一群人的内心都无法逃脱已到中年或者临近中年伴随而来的那种恐慌。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会有所体会,只不过每人遇到的情况不同,每人处理的方式不同罢了。有人会在朋友圈抒发呐喊,有人会在心里面含泪消化,但是这道坎儿是每个人面前的“大碗宽面”,你不吃也得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天的家长们拼命的为孩子的未来布局,拼命的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可是有多少人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提前布局、为自己的能力提前做储备和提升呢?

2年前创业时,我曾经半开玩笑的和身边朋友讲——“我们还有30年可以奋斗,要把人生拉长来看,要提前布局我们的人生,否则后面会越来越被动。”那个时候,听到我说的这番话,朋友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笑我爱折腾,放着好好的工作不珍惜。还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不想想那么多,更多是看孩子的未来。可是,短短2年后的今天,“中年危机”这部大戏已然悄悄的在我身边很多朋友身上上演了,每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因为生活对谁都不吝啬。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安稳的时候去思变,在安逸的时候去改变,在看似什么都不愁的时候去着手寻找未来更新的突破呢?

这个时代,已经低调的发生改变了。它需要的不再是仅仅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具备解决系统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应对未来变化的质素。

如果说当年在国有企业大家没有丢掉饭碗的风险意识的话,今天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按理应该让很多人清醒的认识到不进步则out的道理。可是,很多人依然还是那么的“惯着自己”,不愿提前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该怎样,不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更没有随时补充最新的知识和能力,直到麻烦和危机堆到家门口了,才开始想解决办法。结果不外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乱了系统,丢了饭碗。

想在前面,你有机会驾驭时间和自己的人生轨迹。然而,驾驭是困难的,因为要提前去思考、去储备、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且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所以很多人明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却不去做,因为实在太难了。

晃在后面,你只能被动接受“命“和”运”的安排。不过,接受是容易的,因为只要跟着走就行了,不用操太多心,刷刷小视频生活很美好嘛。可是真到危机来临的时候,除了对天长叹一句“吾命不佳矣,吾势不济也。”之外,恐怕再难找出更合适的理由来宽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了。

请记住,当你看着别人干什么都好轻松,似乎招招都是好棋,而且不费太多气力的时候,人家背后一定付出了超越你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辛苦努力和提前准备。人生啊,真的是需要提前思考和布局的。往往当你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如果你把对孩子的要求用一半在要求自己身上,你的人生一定不至如此,也不止如此。



-In Learning, In Running-

跑跑博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20年后,它终于在我们身上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