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上半部分讲了2014年-2019年行业的起落,做茶人的涅槃新生;“冰岛、昔归”之外,另一面临沧;古茶树分散或隐匿深山,成为一个做茶人“悄悄收料”的地方。
第四章: 群策群力,大家献计来保护古茶树
一起进行勐麻河茶山寻访的朋友,有行业“老司机”,有资深爱茶人,有茶企策划人。
做茶前辈说“到名山名寨看新奇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了兴趣,名山寨的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像勐麻河这样的地方,反而让我有一探究竟的兴趣。通过这次不太轻松的茶山行,其实我们发现,古茶树对于勐麻河的村民来说,是经济作物,但并不一定懂得它的长远意义。古茶树管养必须以销带产,宣传结合,让茶农意识到古茶树是活的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茶树管养不善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彤掌柜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勐麻河茶,对这里茶叶的品质深信不疑,因为它是口碑反馈的结果。2013年的茶做出去,2014年就有很多反馈。当初刚做茶的时候包装上只写着[云南·临沧],但喝到的朋友记住了[彤掌柜]。我的大客户,很多被我邀请下来,亲自看,采茶季节亲自体验。现在根基扎牢些了,我觉得是时候让人知道勐麻河有好茶了。我当初做勐麻河的茶,第一年只挑非常大的单株做,第二年开始就做一两百年的古树,以及小片区的大树茶,之所以能这样推进,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带来了口碑。现在不仅要把茶做好,还要把茶树管理好”。
制茶人达哥说“很多年轻人都出去了,打工的打工,搬迁的搬迁,因为做茶这个事情同时还是一件体力农活,也是一个慢工细活,春秋季采摘,不采茶要维护管理。很多人去外面做其他事,家里面的茶园荒着就让它荒着,年头久了一些地块都荒废了,古茶树被灌木杂草‘吃掉了’。小时候我妈妈她们那会就是靠茶过日子嘛,那时候绿茶、红茶的茶厂每年收购量很大,茶园管理得很好,该锄草锄草,该打茶果打茶果,现在好多人出去了,荒山茶一样。一些又远又偏的地块我们刚刚做的时候需要留出三年时间来维护,打杂草,修剪枝条,防病虫害,三年以后才出茶,才能做出好茶来”。
第五章:古茶树管养5大招!科学利用、有效监管、专业管护
通过各方的讨论,大家觉得,保护当地古茶树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设立“宣传标兵”。以村或者组为单位,设立“宣传标兵”,进行政策下放、宣传,组织学习,保护古茶树,杜绝移栽、台刈、破坏等。
2.企业带头“挂牌单株、圈定保护区”。对古茶树进行普查,建立档案,挂牌保护单株和设立保护区,给古茶树留足空间,设立红线。
3.“茶树管家”计划。可以参照普洱江城、新平这些地方,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人去山空的情形,可雇请比如贵州等地的一些农村劳动力迁移过来,落地安家,专职管护古茶树。
4.“一棵树”认养计划。有喝茶有认养就有保护。继续宣传推进单株认养、茶园租赁,邀请全国爱茶之人,藏养单株古树,藏养也是一份监督,有藏养就有专员管护。还可以在藏养的基础上推出“单株藏养公益基金”,每藏养一棵单株,就有一定数额的基金注入长期保护古树茶的绿色基金池。爱茶者和茶农形成关联,“一棵树”链接起企业、消费者、茶农,让古茶树得到护根、生长环境护理、采摘帮助其新陈代新等呵护。
5.“知识青年返家创业”计划。针对新时代有经营头脑、有社会视野、有知识储备,从勐麻河走出去的外流人才,推进回乡管护茶园这一创业扶持项目,绿水青山也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就没必要在城市里面苦苦打拼了,因为家乡的古茶树管护需要你们,茶园管护需要你们,以及顺应时代潮流的产能升级需要新世纪人才。
私有化改革大潮下,勐麻河涌现了一批批做茶人、经营者,从红茶、绿茶到CTC红碎茶、绿碎茶、蒸酶茶,无不昭示着创新与变革。但时势造英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黄金时段,也有每一代需要克服的局限,笔者从“彤掌柜”的身上,看到了这种强大的克服能力。
“以前有胃病,喝普洱茶后胃病很奇怪不再犯了,这几天肠胃不舒服非常痛苦,但是我喜欢我家这边,喜欢勐麻河,回家一久,安静的生活,心也就宽,睡得好,吃东西有味道”彤掌柜笑言,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我就是要让别人知道勐麻河有几山几山的古树,而且好喝。古树茶火了以后,自2010年开始,有些大厂纷纷来勐麻河买古茶树,移栽到他们的茶园,当地的茶农看不到长远,纷纷把茶树挖了卖,而且这些被移栽的古茶树,成活率是非常低的,这真的让人伤心,这么多年下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勐麻河有好茶了,一些同行在春茶的时候来抢鲜叶,虽然现在有的茶树价格涨了很多,我们的成本也涨了,但是我还是蛮欣慰”。
第六章:古树茶管养的一些讨论
在临沧,关于古茶树的保护,政府出台的较为广泛传播的政策早已有之。临沧市林业局提请制定的《临沧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经市人民政府2005年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临沧市古茶树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古茶树保护一直是一个地方性顽疾,随着愈来愈多的人们深入古树茶产区,呼声越来越高。
2015年4月7日,人民网-云南频道记者徐元锋的文章《三问云南古茶树保护》传播很广。此篇文章之所以传播广,影响深远,一个原因是权威媒体发声,一个原因是“三问”非常尖锐而有力,另一个原因,其实它触动到了很多人,包括政府部门、茶农、茶商、茶客多年隐痛的痛点,比如“保护经费少,茶农要转租要过度采摘鞭长莫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无人执法终是一纸空谈”等。
而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条例明确指出“古茶树保护实行园区界定保护、单株挂牌保护和分类分级保护”,而且权利责任部门、鼓励禁止内容、法律责任等都进行了公示。
但古茶树急需保护的问题不会因此尘埃落定,而是始终存在着,因为古茶树保护,是一个政府、当地居民、茶商、茶客共同联手并进,从而才能让其良性的、持续性得到改善和维护的问题。
首先,条例里提到的界定和分类分级,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普查、划定的工作,再者,条例里提到的禁止事项其中“(一)非法采伐、移植、运输古茶树;…… (四)对古茶树进行台刈”等问题,其实过去发生,或者当下一段时间里总在发生。
不仅如此,实际上保护问题还具有地方性“疑难杂症”。
《三问云南古茶树保护》这篇文章里已提到,“对古茶树的直接伤害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度采摘;二是茶园管理不当;三是破坏茶树的生存环境”,正如那个惊恐的现实“过度开发和采摘使勐海县古茶树连棵成片死亡”,对于茶山以外的人来说,过度采摘和破坏茶树生存环境是可以理解的,但“茶园管理不当”、“无人管理”、“没有保护意识”导致的茶树死亡可能无法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把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用好,保护好,让茶香飘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共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