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杨倩,焦点讲师三期,坚持分享543天(2018-6-26)

              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老师、家长不能用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负向的标签。多肯定、激励、赞美、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否则,孩子会变得自卑,不自信,没有希望感,遇到事情会逃避退缩。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学了一首歌对爸爸妈妈说,我给你们唱一首歌吧,妈妈一听就说,鸭子又在叫了,从此以后孩子直到上高一才开口唱歌,唱的还挺不错。

        在你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在他们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以为他们还不懂事儿,听不懂,很可能你一时不慎的言语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辈子的阴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