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说沉迷

谈古论今说沉迷

历史书上被大书特书的家伙们,基本上都是沉迷分子。

沉迷是一种相当极端的心理品质,对沉迷者自身无所谓好坏:可以造就众生仰望的大佬,也可能收获一无是处的烂人;区别仅仅只在于沉迷什么。

然而,对沉迷者的亲人而言,沉迷大概率是影响人生幸福的可恶德性。

有人沉迷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李世民屠兄杀弟逼爹灭儿子,弟媳小娘一锅端,然而人家玩得溜、马屁精得力,照样是大帝。

有人沉迷王霸宏图千秋功业:杨广无视草民死活,筑大道、修运河、征高丽、讨突厥……就算名声烂成炀帝,一条运河后人享受上千年。

有人沉迷为国为民,立功立业:王安石一心思考改革大业,据说不爱洗澡不爱换衣顶风臭十里,吃饭心不在焉,夹菜只夹面前,可惜玩砸了,成了拗相公。

有人沉迷大好河山我要去看看:徐霞客万水千山走遍,写下几多美篇。

有人沉迷济世救民研学术:李时珍采遍全国把本草纲目编。

有人沉迷书法艺术:王羲之馒头把墨蘸,妙笔书名帖。

有人沉迷科学研究:高斯只爱数学,牛顿婚都不想结。

至于沉迷金钱财富美食的,不用举例了,就在你身边。

不管玩溜了还是玩砸了,这种人都不适合做亲人:李大爷一类就不说了,边都不敢沾;王夫人们要是有现代思想,估计不离婚也得给王大爷们弄几顶绿帽子啥的,你想想,辛辛苦苦做美味,人家当猪食给吃了;更何况,以王大爷们这种尿性,估计做夫妻间不方便说的事情时,也就当传宗接代的任务三两下完事吧?弄不好做一半想起他的改革大业或艺术灵感来,提上裤子就跑掉,换谁都难受吧?

徐霞客整年不回家,李时珍天天山里钻,妻儿在哪儿呢?

这种人有个共同点:在他们心中,妻儿老小没位置或者只能靠边站(功成名就之后或许会用嘴说说对妻儿老小很抱歉啥的)。

这种人更多的是沉迷于没名堂的东西里面去:迷麻将、迷网游、迷聊天、迷小说、迷新闻、迷影剧、迷武器、迷灭米国沉日笨……最后一无是处成烂人;然而,共性还是在的,在他们心中,妻儿老小依旧没位置或者只能靠边站。

自私的人未必沉迷,沉迷的人多半自私,就算沉迷于为万世开太平,实质仍然是自私。

所有有沉迷品质的人都不可爱,哪怕他成就了伟业;哪怕他恰好沉迷于爱你一万年,他依旧不可爱,他的爱除了让人感动,大概率还会让人难受。

个人观点:迷恋刺激得来的爽感(学名叫成就感),这是人的本能之一;如果爽感来源高度专一集中,沉迷就是大概率事件;影响爽感来源的因素,先天占一半,教育占一半。

通过教育防沉迷,我家的方法是治未病、预防为重中之重!

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努力扩大爽感来源:烹调美食以爽其口、装扮房间以娱其目、音乐儿歌以悦其耳、多种玩具练其手、美图妙文动其心……轮滑鞋、滑板车、自行车、独轮车让他体会拉风的快感;游泳、爬山、远足让他体会征服的愉悦;小提琴、拉丁舞、硬笔书法让他体会装B的风光;帮妈妈拎拎菜、背累了的表弟走一段、帮学伴解决几个难题体会助人之乐……

所有这些项目,家长都不能放水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玩去学,或者扔到培训班就算完事;家长要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艺、细致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正确的帮助,让孩子学有所成——标志是孩子在共同学习的群体中至少处于中上位置,最好是前列;只有学有所成,学习的爽感才会越来越强,只有全部或大多数项目都学有所成,孩子的爽感才会越来越分散。

当上述项目的爽感足够多、足够强、足够分散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手机电脑网游等粘滞性超强、沉迷勾引强度超高的危险品了。

尽可能早一点,争取初中阶段以前搞定,不要试图永远不让孩子接触;对中国孩子而言,高中段和大学段沉迷是最不利的时机;因为,人生的不同时期,相同的时间长度人生价值并不相同。

个人认为,普通孩子大概率会短期沉迷进去,毕竟这些东西是真正的心理学高手针对性设计过的;然而,因为有大量其它项目分散提供爽感,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挣脱出来还是可能性很大的,时间早晚而已。

我家孩子曾经沉迷进去有两年多时间,由于事涉隐私需要请示孩子的同意(估计大概率不同意),所以,不方便在这里说细节,实在抱歉。

说说原则吧:和孩子站在一起,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提供帮助之后仍然是提供帮助!而且是经过孩子同意才提供帮助。

防沉迷,培养一个擅长经营幸福人生的孩子,那就从小开始进行多线程、全方位、三要素(身体事业家庭)能力同步提高的家庭教育吧。

要贪多,不要求快。

每一项的学习,可以不赢但一定不要输,输了没爽感外加伤胃口。

不要等到已经完全沉迷进你不希望的项目了才去捞孩子。

不要主动推孩子沉迷进任何东西,哪怕是你喜欢的项目:数学英语艺术……

就算沉迷于拯救世界而且确乎拯救了世界,这个人,还是不可爱。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古论今说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