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
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
孔子大家都太熟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学不来。不过人家都说,要学可以学曾国藩。因为曾国藩的成长经历,对咱们普通人很友好,学的来。
但是王阳明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就是公认的天才,家庭背景也很好,普通人想学也没那个能力啊。
但是我不这么觉得。如果能从天才身上学到点皮毛,就算做不成圣人,能做个比普通人强点的牛人,应该没啥问题吧。
今天咱就说说少年王阳明。
01 名字来历
其实王阳明本名不叫王阳明,自号“阳明子”,世人称他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本名叫,王守仁。
但他改过一次名,他最早叫王云,那就要说说名字的来历了。
传说当年王云他娘,怀了14个月,都没生下他。后来有一天晚上,王云的祖母做梦,梦到有神仙自云端而来,送给她一个粉嘟嘟的小娃娃。而后,她突然惊醒,听到一声婴儿的啼哭,王云诞生了。
他祖父见是神仙乘着瑞云送来了这个孩子,便取名,王云。“瑞云送子”的典故,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王云到5岁都还不会说话,这就让家里人着急,到底是金口难开还是贵人语迟?
后来遇到一个和尚,一语道破天机。只因名字里带了一个“云”字,泄露了天机,这是惩罚!
于是,他祖父当机立断,改名,王守仁。
02 少年天才
王守仁从小就显现出极高的天赋,人家最多是过目不忘,他是过耳不忘。而且他从小就胸怀大志,不愿做读死书的腐儒,要做圣人那样的通儒。还要上马能征战沙场,下马能治国安邦。一手捧书,一手持剑,就是他的期望。
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见识,再看看自己,真是羞愧难当。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高目标,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他既学武又学文,既修道又学佛。啥都想学,但就怕啥都学不好呀。他爹当时就这么想,很着急。
后来很有意思,有一天小王守仁在街上溜达,突然迎面过来一个看相的人,非要给他看相。可能是见他骨骼惊奇,将来必成大事吧。
那个看相的人一顿算,然后跟他说了些话。大意就是:你以后能成圣人之道,不过要先好好读书呀。
小王守仁听了之后心潮澎湃,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嘛。回家以后,他便发奋读书。全家人都很奇怪,这小孩咋像变了个人似的呢。只有他祖父在一旁笑而不语。
虽说不知为何突然就出来一个看相的人,不过还是得感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
03 咱普通人能学到啥
要说王守仁身上有什么地方,可能让咱们普通人学会的。我想就是下面这个故事了。
转眼就到了王守仁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这种事对他来说肯定不用愁啊。他岳父也很有背景,当年在他很小的时候,一眼就看出这个孩子不同寻常,马上就定下了娃娃亲。
于是王守仁就风光的上路去迎娶新娘了。到了岳父家,岳父一顿好生招待。
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来了,到了入洞房当晚,王守仁喝的晕晕乎乎,竟跑出去了。
可能是缘分使然,王守仁打小身体就不好,所以一直在修习引导术。他无意间走到了一处老道观,遇到一位九十六岁的老道士。他见老道士这么长寿、身体还这么好,正巧在修习道家的引导术,他便请教。
老道士见他眉宇发黑,便教他引导。王守仁一时入迷,便和老道士一块修习。直到东方发白,仍毫无倦意。
老道士见他真是个可塑之才,问他大晚上跑这来干啥。此时他才想起来,他的娇妻还在苦等他入洞房呢。
于是匆忙返回,可没想到他岳父比他还着急,一夜无眠,只是来回踱步。不过见他平安无事,好歹松了口气,只让他赶紧和新娘一块吃个早饭。
《王阳明传》的作者对这件事的评价,我感觉写的好,这里引用一下。
后来,这件事越传越广,成为王守仁传奇人生中的又一桩趣闻。
从中可以看出,王守仁对一件事只要痴迷起来,就会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执着和痴迷,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足以成为人中翘楚。
这样专注、投入地去做事,是他成功的条件之一,也是咱们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地方。
04 写在最后的历史
《孝经》中“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是“书圣”王羲之的曾祖。
王守仁的祖父,王伦。是和陶渊明、林和靖一般的人物。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当时的状元,曾教过太子朱厚照,就是明武宗。
而王守仁家族是王羲之的后代,可见祖先文化基因的强大和持久。
不过,既然是书圣的后人,王阳明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极高。
后人这样评价,“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因人掩其书”。
大意就是,王阳明其他方面的光辉太强,以至于掩盖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
历史,还是要留给后人评说,才更显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