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2<>当“唯金牌论”渐行渐远之后……

8月8日,也就是昨天,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但是北京奥运会开幕13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2020年(因疫情推迟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闭幕的日子。伴随着东京奥运会的闭幕,预示着这届奥运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东京奥运会闭幕后,在公众号和各大新闻平台上看到更多的是对于奥运会期间中国国运动员的回顾和点评。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仅次于美国,位居奖牌榜的次席。而在38枚金牌的背后,是众多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赢得冠军的身影。

在回望这届奥运会时,笔者发现:冠军和金牌不再是国人关注的唯一焦点,开始更多关注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同时,金牌获得者不再是奥运赛场唯一的顶流,大家也开始尝试挖掘运动员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曾几何时的“唯金牌论”正在一步步退出公众的视野。

乒乓球运动中的混双项目,是本届奥运会最新增的项目,大家对于混双的金牌也是期待已久。单凭实力来说,国乒的许昕和刘诗雯,明显要强于日本的水谷隼和伊藤美诚组合。但在奥运赛场,除了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实力,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虽然,许昕和刘诗雯在前两局获胜建立了优势,但在获取优势后,两个人打得有些过于保守,进而在面对日本组合的疯狂搏杀时,完全陷入被动局面。最终被对手连扳4局,痛失了本届奥运会混双项目的首枚金牌。赛后采访的过程中,刘诗雯边哭泣边向观众们连连道歉。

这场比赛结束后,众多的观众并没有因为许昕刘诗雯获得银牌就进行冷嘲热讽,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鼓励和安慰。之后,大家还持续关注许昕在男团比赛中的表现——在决赛中,许昕配搭马龙战胜了德国混双组合,取得了首盘的胜利。从而使大家看到了许昕身上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决心,获得了国民的肯定和认可。

对于刘诗雯来说,虽说没有在随后的女团比赛中参赛,但却一直在场下默默地观望国乒队友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并不住地为队友们加油助威,直至全部比赛结束后才默默离开。透过这些不难看出,刘诗雯对于混双金牌的渴望和痛失金牌的愧疚。

除了混双比赛当中的许昕和刘诗雯以外,也有由于裁判的个人原因而获得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银牌的肖若腾。在国人看来,肖若腾是尽心竭力、虽败犹荣,当之无愧的冠军。还有那位首次跑进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并在半决赛中跑出9秒83——亚洲新记录的飞人苏炳添。

虽说,苏炳添在接下来的100米决赛中仅仅获得第六名的成绩,未能获取众人所期待的金牌,但大家没有因此就指责、批评苏炳添,反而大力称颂他在半决赛中有着巨大突破的9秒83,并开始深入挖掘他备战奥运会过程中所经历的病痛折磨和刻苦训练。

再有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女排,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遭遇了三连败,无奈地退出了奖牌的争夺。作为观众的我们,依然默默为女排加油助威,因为我们在赛场上看到了带伤出战的朱婷,看到了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队员们。

因此,当奥运会赛场上各个项目的金牌获得者不再是大家关注的唯一焦点,开始更多关注运动员场上的表现以及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当“唯金牌论”不再是国民当中的绝对的主旋律,开始对获得获得银牌、铜牌以及成绩有所突破的运动员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对于那些赛场上痛失金牌、发挥失利、自觉愧疚的运动员,给予了更多的包容、接纳、安慰和理解。这些不仅是国人不断成长、日渐成熟的美好见证,而且也是众多运动员得以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助推器,将会激励他们更加专注、刻苦的投入到接下来的系统训练中,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备战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22<>当“唯金牌论”渐行渐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