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学校心理学》  第五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操作技术

            内容摘抄

    一、体验式教育模式内容范畴

    体验式教育模式是涵盖教师心理,资本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生态建设和心理健康课)、班级建设(包括班会、家长会)以及课堂动力建设四个方面的新型教育模式。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等,主要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为主,是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和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属于心理教育技术的范畴。班级建设中的班会,家长会以及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效率提升属于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只是在其中加入心理学的动力和团体思想,两者结合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课堂效率,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技术体系分为,心理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技术两个方面,如图所示。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技术体系

        由此可见,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有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不仅将心理学合理运用与教育中,还深挖教育学中的原理和知识进行改造和运用,力图打造全方位的高效率教育过程,让学生、老师、家长在关系融洽和谐的同时,在乐中学、在乐中教、在乐中成长,真正解决了教育难题。

        三、体验式团体教育暖身阶段技术

    (一)团体暖身阶段技术            在团体暖身阶段使用的主要是场技术,目的是通过暖身促成团体成员初步互动,既营造一个轻松温暖的氛围,又能集中成员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团体的情绪,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这是一个破冰和建设场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用时5~10分钟。

        (二)团体转换阶段操作技术    你转换阶段是一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成员进行自我探索,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问题的呈现和表达,技术选用时一定要为团体的目标服务,同时要考虑到时间、场地、成员等方面的匹配,并围绕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团体效能的最大化。

      团体转换阶段广泛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案例类、游戏类、表演类、音响类技术。

  (四)团体工作阶段技术

      体验式团体工作技术可分为艺术类团体技术,语言类团体技术和工具类团体技术。团体辅导课进入团体工作期,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激活团体动力,提高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充分利用团体这面镜子,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点和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成员的问题进行呈现、表达和转换,通过辅导老师和团体成员合理的干预、分享和强化,让团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所感悟和成长。

    (五)团体结束阶段技术

      结束阶段的团体经验对团体的成效有决定性影响,当成员结束这节课活动时,记忆中留下的欣喜、激动、感慨等正向情绪,对今后的成长将起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问题解决”。时间大约为5分钟。

      常用的团体结束活动,有我的收获、我们大家都来说、把心留住、笑迎未来、礼物大派送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歌曲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