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

创作背景《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来自真人真事,但小说里描写的战斗及战斗的时间地点是真实的。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

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老实,害羞的通讯员,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我”的老乡. 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后来,他回去了,但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我”则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开始,送来一个通讯员,“我”还紧张了一下,发现不是他后才放心.后来,有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后来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待医生来后,他已经牺牲了,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

主题思想《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和对真善美的呼唤[7]。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插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而小通讯员不好意思和女同志同行;在得知向新媳妇借来的被子是人家唯一的嫁妆时的内疚不安和对新媳妇的同情;新媳妇在护理伤员时羞涩得只同意给“我”打下手,以及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过程的叙述,表现出强烈的人性至爱。小通讯员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担架员生命的英雄壮举,是至高至善的人间至爱,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美,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