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做砖

       稍微小一点的时候,估计也就3岁左右吧,家里的旧房子需要翻新了,那时候都是自己做砖,然后在自家的田里做一个圆形的砖窑,买些煤做成煤块,夹在晒干的砖中间烧制红砖。
       我家小时候的做砖都是在老屋院里的自家地里做的,至今可以看到当时由于做砖导致一分左右的地被整个挖掉了一米厚,而当时我们哪里好多地方都有挖土做砖的习惯,导致原本的粘土、黄泥土都少了不少。做砖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首先要准备一块土地,一般我们都用自家分的土地。

       地方选好后,父亲会先准备做砖的工具,就是一个用木条做的四个边、中间空的砖模。然后再取土的地方挖一个一个人站立的洞,在洞的前面齐腰高的位置放一块比较宽的石板或者木板,用细细的钢丝绳做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的木头弯弓,在需要晒砖的地方垄出一条条30厘米宽的码砖的地垄,傍边是一条条10厘米宽、10厘米深的垄沟。
       准备工作做好后,父亲会带着我们把需要做砖的土翻过来,然后从旁边都喜哥家的田里舀一桶桶水把土打湿,然后把从土地庙旁边挖过来的黄土撒在上面,这时候我们穿着雨鞋就可以在上面踩,用于把泥土踩结实,不能有水,也不能是稀泥,必须硬度适中才行。往往这时候需要用到我家的牛来帮忙,用牛一千来斤的身体在土里不停的溜达,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把粘土混合好。
        这时候就可以做砖了,这时候母亲负责把用牛踩好的粘土用铁锹一块块的铲下来,放到父亲的边上,而父亲则把粘土在木板上摔来摔去,形成一个一头宽、一头窄的类似扇形圆柱体的粘土块。父亲在一边的木板上放一块跟砖模差不多宽但比砖模长一些的木头模板,在砖模上撒一把沙子,把砖模在水桶里面放一下后放在木头模板上面,两只手合十的样子使劲夹起粘土块,举起20厘米左右高,然后使劲的往砖模里坢去,这时候砖模里就慢慢的粘土,甚至有些都挤压到外面来了。父亲用木头弯弓使劲在砖模的上面平行的滑过,多余的粘土就都跟砖模分离开来,父亲把它们拿在一边,以便跟下一次的粘土混合在一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亲把砖模慢慢的抬起来,这时候一块完整的四四方方的砖就平静的躺在木头模板上面,而我就用双手端着模板的两头,把砖端起来拿到地垄那里需要放置的地方,往往哥哥就会把他一块一块的按照顺序夹起来,地垄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泥砖整齐摆放的砖道。

       一条地垄的下面摆满后,我们又在已经比较硬的泥砖上摆放第二层泥砖,往往一条地垄上面可以放6、7层砖,然后上面盖上草,防止被雨水淋坏,毕竟还是泥砖可是用泥做的,一淋就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我主要负责搬砖,同时负责统计砖的数量,慢慢的我也从开始识数到能够数到1000以上,能够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不断的提高我的数学能力。我经常一遍又一遍的数着砖的数量,看看还有多久能够完成今天的任务,好回家吃饭,往往每次回家都是7、8点钟,在煤油灯下吃着饭,第二天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做砖的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记忆--做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