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是恋爱脑?别闹了

这几天有个话题特别火:“头好痒,恋爱脑要长出来了,赶紧去看看王宝钏挖野菜。”

王宝钏何许人也?

据说是虚构的历史人物,原型是薛仁贵的妻子柳氏的故事。熟悉戏曲的人大抵不陌生,全本的《红鬃烈马》,流传度甚高的《武家坡》讲的都是这个故事。

王宝钏是相府千金,抛绣球的方式选婿,绣球就到了乞丐薛平贵的手中。宰相不快,但是王宝钏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惜离家与夫共苦。后来薛平贵打天下,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薛平贵早娶了陪他东征西战的代战公主。传说总有神奇的地方,王宝钏等不到,就用大雁传书,想让远方杳无音信、不知所踪的男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好巧不巧,薛平贵打雁时就打到了这只,于是想起家里还有个受苦的妻。这才有武家坡前薛平贵戏妻,金銮殿王宝钏封后。故事到此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舞台上是大团圆的结局。

民间传说中加入了遗憾的后续:刚出头的王宝钏只享受了18天就骤然离世。现实中的柳氏故事就更简单,根本就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

这出戏很多剧种都有,京剧、河北梆子、秦腔、晋剧……可见流传的地区还是很广的。

小说、电影、戏曲,简短的小品、喜剧也都会有主创主要传播的理念,而这个作品能广泛流传是有群众基础的,也更加坚定了中国文化中对忠贞的信念,这是其最大价值的体现:可以做到女性中的最高社会地位----皇后。


恋爱脑,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那些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我们就可以形容他有一个“恋爱脑”。

恋爱脑具体表现情况体现于:恋爱时愿意付出一些不菲的代价去换取对方的满足、陪伴等等,如放弃某个工作机会去陪对方等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比如为了对方好宁愿做出很大的让步)的行为,并且不是一两次出现而是经常会有如此的想法,即可准确定义为“恋爱脑”。多见于恋爱付出型人格。

“恋爱脑”们往往很敏感,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


说王宝钏是恋爱脑,对照一下定义看看,像不?

王宝钏与薛平贵是在恋爱吗?爱情需要有激情、需要有承诺、亲密。

刘巧儿爱上赵振华虽然也鲜有交流,基础是那时的价值观让她认定那个人满足的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赵振华的形象满足了刘巧儿对于男人应该的样子的内在需要。在宣传婚姻自由的主题下,巧儿的爱情不禁珍贵更加代表了独立、勇敢。

王宝钏是高贵的小姐,开口就是文,知书达理。人家的眼界更开阔,要的是有志向的男人,戏文中说的是:贵相品、帝王尊。王三小姐选择的标准是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的,透过外在看到此人的未来。而普通人更容易嫌贫爱富。其实是没有看到贫者的能力。这就是有眼界的人的不同。

或许在王宝钏的心里薛平贵是符合部分标准的,是未来可期的。重点是,这个青年与众不同,与她了解的那些王孙公子们不同,与她期望的形象是一致的。如果有爱,王宝钏爱的也只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形象和自己的梦想。

现代人的恋爱除了心动,还需要相处与彼此的相处适应过程。显然他们是没这个机会的。说冲动或是机缘更合适。

两人的关系遭到反对,王宝钏还是义无反顾,这不是恋爱的问题,而是另一个原因,古代文人的品质要求:仁义礼智信。对女子的要求是要遵守妇道。王宝钏认为说了就要做到,这是守信的问题,女人的忠贞甚至重过性命。就在薛平贵武家坡戏妻之时,王宝钏就提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就是她的做事信条。拒绝母亲邀请自己回家也是相似的道理:嫁出去就是夫家人。

再说一个人,大文学家袁枚的姐姐是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姐夫却非常无赖,而且对她不好。娘家婆家人都劝她离开,而她却认为:好女怎能嫁二夫?直至被折磨身亡。这能说是为了爱情献身吗?她是被学到的理教害死的!

王宝钏没看错人,薛平贵的确做了帝王。她的男人一直在她的理想中,而她自己也活在自己的理想里,把自己活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

那个时代对爱情婚姻的理解、需要都不一样。用现代的情景套用过去的故事,就像嘲笑李白不会发微信一样。

需要尊重女性,女人需要爱自己,这些都是很积极有力的主题,但是不要要求每个故事都进入这个套路,也给不同的时代、背景一些空间。

王宝钏的快乐,或许真的是你不知道的。

当然,TVB的王宝钏早已不是戏台上那个,只是名字还是那个名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宝钏是恋爱脑?别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