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下)

03

蒙曼的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专业。

两个大学的两段岁月,对蒙曼来说都极其珍贵。

民大给了她更多情怀上的东西,而北大让她学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北大毕业之后,蒙曼又回到民大任教,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

图片发自App

本职工作看似跟唐诗没有多大关系,但唐诗在蒙曼的心中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于工作而言,她专注解读唐诗,更多的是因为专业的需要,作为一名隋唐历史的研究者,唐诗是以史料的形式,存在于她的专业中。

唐朝留下的史料不多,除了传统的以史书形式存在的史料之外,唐诗堪称是史学研究的富矿,唐朝诗歌兴盛,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

在丰富的唐诗中,研究唐朝历史,是老一辈史学家到今天的学者,一直在走的路,蒙曼也不例外。

但她又不仅仅将研究唐诗作为工作,生活中,蒙曼将唐诗当作一种精神意义上、审美意义上的存在,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图片发自App

与其说她热爱唐诗,倒不如说她始终在保持着一颗诗心。

诗心是什么?

诗心是一种敏感的心情,是在混混沌沌过日子之外,对美和丑都有一种更强的感受力,然后愿意因为这份感受去净化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赤子之心。

在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期间,蒙曼以信手拈来的诗词典故,探幽入微且幽默风趣的点评,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肯定和喜爱,尤其是她关于牛奶和奶油的比喻,堪称精妙。

她把中国古代文化比作牛奶,诗歌就是牛奶上面最精华的一层奶油。

它的韵律、语言,是一种美的精粹,是浓稠的、凝练的,让我们每个人醍醐灌顶。

在她看来,现代人心灵的干枯需要滋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最需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个时候,诗可能就给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允许我们有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看人生来看我们生活的滚滚红尘。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

图片发自App

04

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公约数,是一个真善美的公约数。

人们往往会将诗词跟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于是有很多人提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从诗词的复古开始。

对于这个提议,蒙曼是支持的,但同时也坚持自己的见解,那就是要师古不要复古。

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找到和当代社会衔接的部分,也就是将跟现实和未来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搬过来。

诗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接受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理解,每个年龄段看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诗奠定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东西,任何一种美都有一种对应的诗意的情境来表达。


图片发自App

2018年初,蒙曼出版了《四时之诗》,在四个季节时令中,精心挑选了三十二首唐诗作品,讲述唐诗中的文化典故以及诗歌创作时的心境,跟大家分享唐诗的美妙。

继《四时之诗》后,2018年岁末,蒙曼又推出了品读最美唐诗系列的第2部作品,《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这一次,蒙曼用人生的五种情绪来讲诗。

为什么取名人生五味?

蒙曼在书的序言中写道:诗是人来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五情是什么?

是喜怒哀乐怨,这些感情构成我们人生最真实的色彩。

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都和人密且相关。

以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从人生五味的独特视角,体会唐诗里的五情五味,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生活,是蒙曼写这本书的初衷。

诗教永远不过时,并且适合任何人。

正如蒙曼所期望的:

“唐诗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读者无论何时、多大年龄都会感觉到其中的美,如果现在都是碎片化阅读,那读唐诗是最合适不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蒙曼:在唐诗里遇见另一种人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