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局外人-《局外人》书评

我之前没有读过加缪的书,这是第一次。在阅读正文的时候,很多地方感觉膝盖中箭:“这句话说的就是我啊。”在当今这个时代,相信很多读者和我有一样的感觉。读的过程当中会不断涌出很多想法,暗暗决定书评中一定要写下这些,但等到真的读完之后,却发现无从下笔。

流行文学、畅销书和经典文学大师之作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局外人》更是赤裸裸的表明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靠的不是篇幅,而是思想深度。

第一部分读起来好像都是叙事型流水账,第二部分则甚至没有正经的讲故事。如果你读完之后嗤之以鼻,然后扔到一旁,那么这本书也会消逝在你的脑海里;但是如果一不小心,你开始思考主人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发现他竟是一个如此复杂的人格,这竟是一本如此深刻洞察人性的书。如果刚好你能沿着观点→逻辑→前提→价值观→处世哲学的路径去剖析这个角色,你会对大师对于人性挖掘之深描写之精准,五体投地。

在这里我不对本书做详尽的解析。一来需要介绍作者及时大背景,需要引用太多资料;二来读客的这个版本后面收录了一篇导读,里面的介绍和解读我也基本认同,在这里再解析难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三来,我自认文字功底尚不足以用文字准确的表达出我的深层感受。我就只说一下读完之后我得几点现实思考吧。

第一,荒诞的默尔索。

有人可能要说了,封皮的正中间写道:“……《局外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世界的荒诞性……”;正文中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主人公默尔索眼中世界和人们的荒诞;甚至在后面的导读中也说了:默尔索在坚持自己的“绝对和真实”。这样说来,荒诞的应该是这个世界啊,怎么会是默尔索呢?

仅就这个问题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做个解析:

1.找到观点:默尔索认为世界是荒诞的;

2.探求逻辑:为什么默尔索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因为他认为世界和人们在撒谎,没有做到“绝对和真实”,总是做不符合感受的事,人们虚伪;

3.解析前提:为什么默尔索说人们撒谎?他所说的撒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撒谎,不仅仅是说假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在人心灵的层面上,说出的内容比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他认为人们“言不符实”是错的;

4.价值观:你认为“言不符实”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在社交活动中“言不符实”是一种润滑剂,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因为社会是一个需要相互协作才能运作的有机体,既然要相互协作,就必须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做到一切都直言不讳。(至价值观层面已经找到了我和默尔索的不同,所以至少我不会和默尔索一样得出“世界是荒诞的”结论)

5.处世哲学:我们尝试了解一下默尔索的处世哲学。默尔索之所以认为“言不符实”是错的,是因为他坚持“绝对和真实”的处世哲学。他认为人们应该是纯粹的是真实的,只认可当下的感受。他并不认可社交的未来意义,他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与我而言,尚不敢断言我是什么样的处世哲学,毕竟没有人把我客观的剖析给自己看。更何况这东西是会产生变化的。现阶段而言,我可能倾向于中庸。中庸不是差不多得了,而是不极端,寻求合适,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因此我才会认为“言不符实”并不一定错。不打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且无伤大雅的情况下,适当的说真话(或部分真话),要比激进的诚实主义更适合这个社会。

解析完几步我们再来看默尔索:他想坚持“绝对和真实”的处世哲学,但并没有选择激进的诚实主义,而是选择消极躲避。“当我不想听对方讲话的时候,我就做出赞同的样子。”这恰恰就是他自己设定的“撒谎”的含义。或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这正是关键。当我们的行为与认知产生偏差的时候,就会产生出焦虑。不管你本身有没有意识到。所以他会经常处于一种烦躁和焦虑之中,甚至后来一直逃避“情感体验”的他,会冲动杀人。但又因为没有意识到原因所在,所以她告诉法官“这是偶然。”所以说默尔索才是荒诞的那方。

这其实也有现实意义,它警示我们:当你认为世界出了问题,不是你所想的那样,那你就应该反思一下,或许是你成长成了世界不需要的样子。

第二,个人与社会的疏离感。

他要离开这个世界,却没有办法彻底离开,于是他选择拒绝感受这个世界。他拒绝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却没有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法。他拒绝别人的信仰,却也没有自己的信仰,无所依靠的他便堕入了虚无。“他缺乏强劲鲜明的生命动力,因此,他的生活就停留在了破坏之后的荒原状态。”

他认可人性美好一面的价值,却不认可人性丑陋一面的存在。他想有一些可以把握的意义,却不想接受社会对“意义”的定义。

他追求一种绝对和真实,但这种真实只是对自己的真实,是不具有社会价值的。

他与社会产生了疏离感。

虽然这些话是写默尔索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起码我觉得我之前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非常多的80后,90后,甚至一些00后都有很强的社会疏离感。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足不出户可以做任何事,让“死宅”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让新建社交成本也越来越高,“死宅”成为一种选择。

也正是这种认知上需求甚至渴望社交,行为上“死宅”的状态造成了大多数人的社交焦虑。很多人没有意识的焦虑情绪的来源其实是行为和认知的错位。如果这种焦虑得不到消除,就有可能走向歧路:沉迷网络游戏,沉迷社交软件,无节制地狂刷抖音狂刷微博。

社交问题还是要通过社交解决。没有传统社交就会有新型社交,没有健康社交就会有畸形社交。人是需要融入到群体之中的,这是基因中生物寻求安全感的本能决定的。长期的疏离感,必然导致失去激情,失去信念,失去信仰,最终像默尔索一样堕入虚空。或许只有在面临死亡时,才能重新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第三,社会对个人的舆论压力。

默尔索因为杀人被起诉,最后却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被判处绞刑。当然我们会说在母亲的葬礼上不哭泣,是不孝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凭这一点儿判处一个人死刑呢?荒诞如默尔索或许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好,在现实中,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受的。

在我们的国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不是反过来。所以法律上我们被给予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倒是在道德上我们常常对别人步步紧逼。清明节不回家祭祖就是不孝;年轻人没有给老人让座就是不道德;穿裙子的小姑娘在站台蹲下休息就是没教养,等等等等。很多人的一大爱好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尽管他根本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其实才是最不道德的事。

去年网上有一篇文章叫《请允许别人不悲伤》,你悲伤的时候我表示理解,但是请不要拉着我和你一起悲伤。生活里还好互联网上更严重。键盘侠的名号,相信大家都知道,也都不愿意被人称为键盘侠。那最起码的不了解的事情请不要轻易的指责别人,净化网络,从我做起。在网络上对一个人群起而攻之,没有人愿意负责,后果却是难以想象的。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社会问题再聊就聊的深了,这里就不再延伸。

总之,加缪的《局外人》是非常有深度的经典名著,读客的这个版本做的也非常用心,五星好评,值得购买。借着读这本书的机会,也让我更深入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答案,收获了一些成长。这也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PS:1.每一个章节开头有一个人形剪影,从前到后是逐渐上升的。非常有趣的一个设计。

2.第一部分,第一章节倒数第二段,写道:“车顶上,车夫的熟皮帽子……”、“阳光,皮草味,马车和马粪味……”,再结合其他人步行跟随,所以我觉得送葬的车应该是一辆马车(毕竟车夫在车顶)。前面的第一张插画里,送葬的车是辆轿车。谁发现书中是轿车的描述了,还望留言提醒我一下。

图片发自App

内封也挺好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荒诞的局外人-《局外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