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二章:不言之教 和光同尘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二章(法篇第六章)

不言之教  和光同尘

(原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注解】

1.玄同:玄妙齐同,此处也是指  "道"。

【释义】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都是拥有知识而智慧不足。有智慧的人明了因果,所以从因缘入手,把尖锐的消融,把纷乱的外相统一,把所有的闪光点归一,哪怕最微小的也不遗漏。智慧之人,同和一切,但内在又和所有人不一样,这种情形称之为玄同。

在玄同的境界中,不可因为得到了就亲近或疏远;不可因为得到了就利益或者为害;不可因为得到了就显得高贵或者低贱。正因为没有亲疏、利害、贵贱之分,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释意】

知者不言的两重境界:一是知道了对方的秘密,还假装不知道;二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言,什么话不说、什么场合不说。每个人内在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在一定阶段需要释放,让对方说话,让对方把能量充分释放与表达出来,而不要压抑这股能量。言者不知,知而言不知,是呈现的态度。对老子来说,行走坐卧都是言。此时此刻说与不说,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智慧的人在说话之前就已经知晓说话之后的结果了。所以圣人让情绪服务于我,而非被情绪带走。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的,要用冲的方法,冲气以为和。道不固定,是达到目的的一个通道。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一章(法篇第五章)

知己不知  则无不知

(原第72章)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解】

1、知不知:知道自己不知,包括两种状态:一是认识到我们原来知道的并不是这样。我知道的部分我认可,但我不受它限制。二是知道还有未知的。不知代表着未知的未来,代表无限的可能性。

2、上:最好。

3、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都知道,也包括两种状态;一是把不知当作知,假知;二是不接纳自己不知。

4、病:患,祸患。

5、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第一个病,名词用作动词,即“把……当作疾病”。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没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他们总是对此类问题保持警惕,所以他们才不会出现这类严重的问题。

【释义】

知道自己不知,就会敞开自己,接纳真正知的到来;明明不知,却以知自居,则是伪知,是病。所以,能知弱、守弱,是真正的大智慧。圣人之所以有大道,就是因为其“弱者道之用”,所以祸不及身。

【释意】

六祖有三次不同阶段的开悟体验。第一阶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六祖在一次卖柴的时候听到有人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悟到的。这个时候的悟是思想意识的悟,但没有体证。第二阶段:在拜访五祖之后,被安排去筛米,几个月后写下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名句。五祖问六祖筛米累不累?六祖回答:以心御物,而非以物御心,所以不累。这个时候六祖已经实证了空性智慧。但五祖依旧对六祖评价“尚未见性”。是夜,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感慨“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时候,六祖才真正的开悟了,因为真空中生出妙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二章:不言之教 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