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手记(一)

我们满怀期待,天涯相逢却又悲伤离别。我们总喜欢在热闹熟悉的地方去构想那些从未到达却仿佛又冥冥注定的风景,只因为别人口中的赞叹或者一个电影的画面。我的规划里,清晰的写着五月云南,六月成都,十月黄山,春节台湾。只有一个地方,不曾被我们标注在日程表上,那就是家。也许我们注定远行,飘落四方,但远行是为了终究有一天可以以长大的姿势回到那个温暖的巢穴,以给予替代得到。

                                                                        ---- 题记 

散乱,自由 

毕业旅行的仪式感远大于旅游带来的休闲,我们这几个混了7年即将天涯远隔的小伙伴早早就计划了云南之行。就在微亮的清晨出发,仿佛能感觉到校园中暗自流转的安静和平和。我有时候在想,我们每个人多么像一颗星星,有着各自的轨道。可是,高中时候化学班主任告诉我,世界上的每一个物体都趋于混乱状态,就像杯中的水,一把扎起的马尾,稳定即是散乱,而不是规则。那么,身边的人,周围的世界,在这样既定的轨道存在都是约束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就像是之前一个月完全的自我压抑,计算着还有多少天能够完成答辩,每天坚持不懈的做着自己认为必须的,对的事情。没有穷尽的忙碌和无限的自我要求终于在答辩前两天爆发,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危机。当走在这个静谧的早晨,我开始享受这种散乱和自由。

彩云之南

在无数朋友和电影描述了云南的闲适之后,我们以红尘作伴,策马奔腾的姿态,轰轰烈烈的奔赴江北机场。

结果是,下飞机以后温度低的可怜,我们两个女生把裙子换成裤子,穿上男生长袍似的外套,呆呆的走在队伍的末端。

我觉得我被骗了,在我们下飞机乘着机场大巴抵达昆明火车站的路上。满眼的荒芜与嘈杂,荒芜的是街边的建筑竟然让我觉得不及我生活二十多年的四线小城,嘈杂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有商贩,有游客,有穿着当地特色服装的少数民族,也有长期在此做生意的外来人员。

幸好只是一个路过,我们乘坐的旅游专线火车一路载着我们奔赴大理。

为什么来云南?因为《心花路放》对洱海的描述实在是太过美好?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古老与自然?彩云之南,我听说过很多很多关于她的传说,这个有着太多民族特色的城市,每一天醒来就在沉静与火热中迎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我想去探寻这种外来的冲击和原生的文化会自发生成一种怎样的状态。

白屋与城墙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大理古城外面,客栈老板驱车来接我们,据说这一带共有2000多家客栈。一进入景区,立刻被那片洁白交错的建筑迷住了。这是我喜欢的风格,每个小院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加之这是旅游淡季,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旅游团,天也出奇的好。

由于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在安顿好行李之后,我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探寻美食。当我们循着大众点评上体验极差的地图找到排名第一的庭院式餐馆的时候,我们已经穿过了客栈群,以及一条长长的红木家具雕刻一条街。顾不得惊叹这里点菜没有菜谱,价格低的让我们觉得没有被宰好不心安,我们享受了第一顿地道的云贵菜,最好吃的竟然是凉拌米线,以至于最后我们把蘸料全部吃完。

夜游大理古城,正是太阳西沉时,沿着古城墙一路走完,看到了最美的夕阳,我们像孩子一样,想像着天上的云一会儿像龙,一会儿像鲨鱼。这里的城墙矮矮的,也没有很长,微凉的风,还有你们。

我远远的拍到小新的照片,在城墙边一颗大树下面,他走的很快,似乎永远不愿意跟上我们的节奏,但是我还是那么喜欢他呆呆的模样,就像某一天晚上我们夜谈,他被光荣的选为最不按常理出牌的那一个时,他说他已经做了个梦一样。

洱海边的白族人家

在双廊,随处可见白族餐馆,醉虾,黄焖鸡,乳扇,弓鱼是这里的特色。老板们把一扎扎新鲜的蔬菜码好放在饭店门口,游客想吃什么,自己挑,蔬菜的做法大多清淡,就连我们点的酸辣鲫鱼,入口都与重庆的辣截然不同,是一种带着鱼肉鲜味儿的酸爽。

我们住的地方楼下是餐馆,楼上是客房,楼顶还有一个可以看到洱海的阳台。店主是地道的大理人,常年被强紫外线阳光照射的黝黑皮肤,瘦小的个子,一家老小6人经营着这份几代流传下来的产业。我记得在小普陀看到过这样的宣传标语:保护洱海就是造福子孙后代。这是一个多么直白的表达,洱海附近的白族人,靠着这份馈赠,从日渐发达的旅游业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不仅仅是餐饮住宿,各种文化艺术产物被包装成商品出售。然而商业在这个地方又不仅仅是商业。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沿着双廊去探寻一个极隐秘的餐馆时,一路的喧嚣和商业售卖的杂乱,但是,当我们吃完这家有名的柴火鸡往回走的时候,仅仅是晚上10点,大多商铺已经关门。而当我走过双廊古镇,到达我们住宿的白族人家楼下,我看到那个老人站在门口等我们的时候,心中豁然明白,这里对于这些白族人家来说,就是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旅游和商业让他们仅仅可以不只是通过捕鱼作业来生存,对比作为游客的我们和这种原住者的心态,真是太过美妙,我不知道在他们看来,这片清泠的洱海是不是如我们看到的那样。

我想起自己所在的家乡,想到每次回去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文化。仿佛从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度,到了一个自然态的家园。那种心理的落差和不适应,总会让我慌张,但是人终归会回到这样一个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南手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