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时间?哪些时间值得花钱?花多少合适?

经常看到别人说要花钱买时间,别为了省钱而浪费时间。可是这时间值得花多少钱?可以用金钱来买断吗?如何定义时间的质量?


作为一个硬核少女,所有的东西都喜欢用数字来衡量,时间也有一个质量指数来衡量。


这个指数,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


1. 金钱维度


这是最简单和粗浅的方式,很多时间是可以计算为金钱的。找人咨询按照小时收费,上课培训按照课时收费,工作是一个最普遍的存在,时薪直接体现了工作时间的价值。同样的,如果要请假嘛,通常要先算算请这一天扣多少钱,然后在看看这假请得值不值。


2. 自我成长维度


就如同薪水不是工作唯一重要的因素一样,能否给自己带来能力上的成长更重要。薪水不高但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进步的工作,这样的时间比拿着高薪但是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工作质量更高。


还有很多时间得花钱去买,小孩子上学要花钱,报班培训要花钱,去健身房锻炼也得花钱。不仅花钱,还得劳神费力。这样的事情,越投入、越专注,时间的质量就越高。


3. 心理满足维度


这是完全非功利性的角度:既不为了钱财,也不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取悦自我和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追一部自己喜欢的剧,读一本闲书,或者是小说,周末花几个小时做一顿大餐。这是时间对我而言,也是稀少而珍贵的,不会轻易让出去。



按照这三个维度,生活中主要的事情,在我心里都有对应的时间质量指数:


1.正常的工作状态:质量指数为1;全身心的投入,快速的成长阶段质量指数为2;职业倦怠期,消耗过大没有成长,心情沉重而抑郁,考虑到仍旧有工资,质量指数为0.5。


2.上下班通勤时间:质量指数为0,相当于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因为地铁太挤而影响心情,可能是负数。所以我尽量选择短的通勤路线(上下班合计两小时仍旧无法避免),固定乘坐比较空的那一班地铁避免被挤成渣。并尽量把这段时间都用起来,比如步行的时候听BBC,在地铁里面背单词,下班路上可能听会歌看看公众号之类的,这样可以把质量指数提高到0.5左右。


3.正常的睡觉时间:质量指数为1,但这里面有诸多变化。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对我来说中午拿出20分钟来午睡就非常重要,这20分钟的质量指数可能高达1.5。但是对我而言每天睡8个小时就够了,多出的时间用来睡觉的话,质量指数是会降低的。所以每天并不会睡太早,11点30左右,提前睡觉,对我来说不划算,明明可以看会书或者追个剧。


4.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追剧的质量指数是0.5,学英语的指数为1,健身的指数为1.5,偶尔回家看爸妈的指数是2.


5.生活中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洗碗、拖地、洗衣服……这些的质量指数对我而言都几乎为0,所以能让机器解决就让机器解决。


不过这些指数也经常变动:周末收拾房间,看到家里干净整洁,衣服都晾干了等着我去选,就会觉得很值,质量指数从0涨到1。而花两个小时看了一部分很烂的电影?可能指数从1降到负数。


时间质量指数的排序,其实是个人价值观的排序。


这个假期是回家陪父母,还是出门旅游?这个周末是补一天觉,还是早起买菜自己下个厨?今天下班后是要去健身房,还是刷刚出来的美剧?


有明确的质量指数,谁轻谁重,便很容易区分开来。质量低的时间,尽量减少,花钱去买那部分质量高的时间,至于花多少合适?临界点在哪?也就一目了然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钱买时间?哪些时间值得花钱?花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