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学会打羽毛球的?

傍晚跟孩子在楼下打羽毛球。

说是打羽毛球,不如说是陪他练习——因为他还不会。

我记不起自己是怎么学会打羽毛球的了,模糊的记忆当中,就是死乞白咧的跟人蹭羽毛球拍用。

放学了,不回家,一个人在操场上死命的“端球”,找平衡。从开始的三个,五个,十个……慢慢的能接住更多。直到天黑透了,看不到恍惚中飞舞的白色,才回家。


他练习得也很认真,奔跑的满头大汗。不停的在追逐着打鞋边的球,一遍一遍的跑过去尝试了很多次,却还是超不过三个连接球。

我在旁边看的也很着急,但也不敢表现出来,他不得着急,对他的压力太大,会让他失去练习的兴趣。

可是又担心每一次的挫败,都怕他摔下球拍不愿意练了,还好孩子的坚持比我觉得更长久。

他就憋着那一股劲儿——我不相信我真的当不起来你。一直在公园里奔跑着,额头上有汗流下来,满脸通红。

有时候,火气过大了还会把球拍跟着球一块连甩出去。


我尝试着握着他的手,打了几个球,让他去找一下感觉。但好像这种被牵引着的,感觉还是很难找到。索性我就放弃了,让他自由发挥。

看他拿球拍的位置不太对,然后调整一下球拍的位置,找到发力点。整个打球的状态,手臂是完全伸直的,特别的打开。球拍拍出去了以后就很难控制和收回来。

他很“控制”的想着我告诉他的“要领”,反而更不会打了。

我就只有“放开”他,不将就技巧,先找着“感觉”,能把球接住。

慢慢的,他越来越有感觉。


我们大人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陷入过多的框架里面。按照知识的框架来执行,却不思辨这样的框架适不适合自己?

所以会出现了一些知识 在于别人用来得心应手,在于自己用来却痛苦万分。

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也许作者的经历方式,表达方式,适合一些人,但肯定也不适合一些人。这些不适合的人难道就不学这些知识了吗?

我们需要这种把知识吸收内,化转,转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再输出的能力。

嚼别人嚼过的知识不可怕,可怕的是涮过别人的二次知识以后,没有记住知识的样子,图留的一地的口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思辨的不仅仅是他的“道理”,还有他的方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怎么学会打羽毛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