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会说话的陶瓷》

图片来自网络

陶瓷随处可见,外表无论古朴还是华丽,大多时候都被人当做生活用品,极少有人会想到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谦虚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同理,只要你抱着一颗好奇心去细心观察和探究,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陶瓷都会把它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这个人与物“沟通”的过程,真的是令人浮想联翩又惊喜连连。

这些陶瓷的“前世”有多神秘,它的“今生”就多有艺术范。

有人说陶瓷的前身不过是一块泥巴,陶瓷不过是“玩捏”出来的物件,是人赋予了它艺术的灵魂。毕竟,陶瓷从它诞生那天起,第一任务并非完成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呈现,而是因为生活的需要。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陶瓷真的是“玩捏”出来的作品吗?

陶瓷与京剧、国画、中医等被誉为“国粹”,并位列前十之内,这些“国粹”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文化产物的代表性作品,陶瓷当然不可能是某个人随便“玩捏”就弄出来的,它是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无意发现的产物。有资料说:“当人类学会了用火来防御、用火来烧烤食物,在用火过程中发现了火周围的黏土烧后变得坚硬,即用这种方式烧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这就诞生了陶器。”很多人分不清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我也是在翻阅了相关书籍后才大概弄清楚了其中的渊源。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陶是用黏土烧制出来的,瓷是用瓷土(石)烧制出来的,各有各的特性,国外考古发现,陶的诞生距今约12000年。国内考古发现,原始瓷的诞生距今3000年,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国,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义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它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生产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现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中国的陶瓷可谓是享誉全世界,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德化陶瓷和景德镇陶瓷,还有其他地域的一些陶瓷,其实也是很出名的,据了解,贵州、湖南一带的很多制陶自明代开始,就以善制日用陶器而著称。在我的家乡就有一个叫“石鸡坨”的地方,村里的人每家都有人会一种传统制陶工艺——古法制陶。艺术的种子总是在看似平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悄悄萌芽的。看来,陶器还真的就是人类用智慧的双手“玩捏”出来的作品,不过,现代人也会玩泥巴,为什么很难在“玩泥巴玩出新境界”的高度上超越古人?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的玩具远不如现在的丰富和益智,拥有一个“泥人张”的泥塑娃娃就会视为珍宝。“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又不得不简单地说说“泥塑”: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新出土的一尊年代久远、形体完整的彩塑泥兽,据专家考证为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四七五年以后,秦汉雕塑出现了浑厚、朴拙、流动的风格,像秦《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它们表现了大气磅礴、朴拙含蓄的艺术造形。

两汉以后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因响往乐土而大兴寺院、石窟,于是出现了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敦煌、麦积山等佛崖。在距今4000多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对陶器的工艺更加讲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磐”,那个时期的蛋壳黑陶,也是当今爱陶人的至爱,甚至其制作的工艺细节,现代人也难以掌握。

或者就是因为其制作工艺要求太高,大多技艺方法都失传了。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先民们还学会了高超的淬炼技术,为后来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被认定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2年-2012年荣获“北京市级、国家级优秀教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创作上不仅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精华,又借鉴了国内外姊妹艺术,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教科书上说,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标志。

而当陶器被画上美丽的“标记”——图案时,原本灰头土脸的它们便鲜活灵动变得漂亮起来,它的艺术价值由此产生。

在最早时期,陶器上的这些图案与现代人的“包装”意图差不了多少。就像国画技法中最早是强调线条一样,雕刻在陶器上的画是注重写实的,寥寥数笔便栩栩如生。

但那些具有抽象画意蕴的图案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西安半坡》书中,就对先民们的雕刻画从写实到抽象的艺术化的发展过程有具体的说明。

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6000多年前的一幅陶画,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陶器上只画了鹳、鸟、鱼和斧子几样东西。此鼎造型为一只体型硕大的站立状雄鹰,鼎高36厘米;器内中空,背上开器口;两条鹰腿作为鼎足与下垂搭地的鹰尾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点平面,构成三足鼎立之势。不要看陶器那么拙朴,图案又那样简单,它又给人一种萌萌的卡通感觉。王者之气与呆萌之气,拙朴的静态感与极速的动态感,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豪放以及集写实、抽象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完美设计,让我们不禁感慨:7000年前的古人何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巧夺天工之技艺!

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曾经跟着申奥走出国门,代表中国文化向世界人民作了陶器艺术的展示,被媒体大赞其“颜值气质双爆表”。而陶器上的图像和造型也反映出了原始人类对于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三年前的某一天,年近八旬的二姨微笑中还带着点神秘感对我说:有东西要送你,一定是你想不到的,但你一定喜欢。

我惊喜地满脑子找答案,但每一个答案都被二姨用慈祥的眼神否定。最后,这位满头银发的可爱老人打开橱柜门,搬来一个凳子,从最高一格里取下一叠盘子放在我手里,缓缓说道:这是你母亲在我结婚时送给我的新婚礼物,现在把它们送给你!

瞬间,我的心情在极度惊讶、惊喜后五味杂陈。民间都有“长哥当父,长姐当母”的说法,固然,母亲作为几兄妹的长姐,愿意用她微薄的薪水为她的妹妹购买精美的陶瓷餐具作为嫁妆,但她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二姨,却能在之后漫长的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把一日三餐都要派上用场的餐具爱惜得这么好,而且还经历了好几次的举家乔迁,如果没有姐妹情深,这些易碎的瓷器是不可能保存得这样完好的。

那一刻,我的心,不,整个人,被这份源远流长的血缘深情暖融融地包裹住了,小时候在寒夜里被外婆拥在温暖怀抱里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对母亲早逝的伤感和怀念再也抑制不住。我把它们紧紧地抱在怀里,低着头,不想让二姨看见我的眼泪。

陶瓷器物是会说话的,它不仅会告诉你千万年前某天的温度和湿度,会告诉你那些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艰辛,还会告诉你通过它们传承下来的浓浓的人间的味道!

(于2022.11完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会说话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