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爽片《惊奇队长》,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过春天》

周末宿舍团建活动,一伙人去看电影《惊奇队长》。看这种漫威片比较轻松,max屏幕,华丽特效,场景切换快,不用过度分析剧情,烂尾的话还正好靠在座椅上睡会儿。

次日在微博上看到电影《过春天》的预告片,犯罪冒险元素搭上青春成长,“硬核少女青春过关”的标题很契合情节。

我坐了五十分钟的地铁,才找到一家离我最近,有排片的影院。这几年口碑炸裂,评分高的文艺片在电影院排不上片的事确实不少。

十六岁单亲家庭女孩佩佩在深圳生活,每天去往香港念书,为了和好朋友去日本看雪的约定,亦或是由于家庭的不完满带来了情感上的缺失,她在闺蜜JO的男友阿豪的引荐下,成为一名“水客”,将港版iphone走私回内地。走私组织赚取差价,“水客”佩佩则能获得一定的幸苦费。

图片发自App


看电影前对电影名字《过春天》有些疑惑,以为是某个地点的名称。后续了解到,这个词是水客之间的行话,形容一次交易的顺利完成、走好运的意思。

同时导演白雪透露:“这个名字也符合少女的成长经历,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要‘过’这么一个东西,有点诗意和惆怅。”

角色方面,男主阿豪和另外几个男配是经典的港仔形象,皮肤黝黑,说话有趣。饰演女主佩佩的黄尧眉清目秀,不施粉黛,那张初恋脸像极了青春期里路过的某个女孩儿。

值得一提的是,她演得很自然,没有太多刻意多余的表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画面:一个是佩佩和闺蜜JO在学校天台上打闹,对着天空幻想着两人正在日本举杯喝清酒,另一个是两人去轮船上参加生日派对,佩佩站在一边拘束,拘谨地四处张望,缓解自己的不安感。

图片发自App


两个画面演绎的很自然,让人觉得说,这就是在十六岁青春里,腼腆却又向往远方的少女,尽管演员黄尧已经快到25岁了。

有记者采访黄尧说:“你觉得自己和角色佩佩哪方面最像?”她没有想太久,说:“慢热。”

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两个画面为什么显得那么自然,贴切了。

“慢热”这个词我经常拿来形容自己的性格,却比较少听别人提过,影片中少女佩佩做事果敢,却也时常流露出这个年纪特有的不安和急促,在陌生的环境里,在带着走私手机,即将过安检的时候,十六岁少女的青涩和不安感在冒险的衬托下,体现得很是独到。

只是无论是片名还是选角,从结果来看,电影名称内涵丰富,选的角色恰到好处,而这些都建立于,你对这部片子,或者说对文艺题材的影片本来就感兴趣。

对片子感兴趣的人会尝试去理解影片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会在观影中发现,这几个演员演绎得恰到好处。可造成《过春天》排片率低,关注度少,口碑炸裂,票房划水的问题却恰恰在于,很多人一开始就没有对这部片子产生兴趣。

这也许是影片商业运作方面的局限,适当的妥协,营销式的爆点片名也许能让跟多的人接触到这部片子。

剧情方面,在张一白式青春片泛滥的时候,小三,堕胎,车祸,被网友戏称为青春片三要素。

而在《过春天》里,与其说电影拍的是剧情,不如说拍的是情绪,青春少女各种各样的情绪。

佩佩和JO在天台上打闹的时候,高兴,又有为旅行费用担心的惆怅;佩佩看望离异后的父亲,发现他和新组成的家庭过得很热闹的时候;过安检前因为紧张猛灌了自己一瓶矿泉水的时候……

电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装着色彩缤纷的,属于这个十六岁少女的所有情绪。

图片发自App


和之前同样题材的电影《狗十三》相比,《过春天》加入了冒险、犯罪元素使剧情变得更加饱满,紧凑,故事情节要更加生动吸引人一些。

而电影中对于青春期情感的表达,更是巧妙。

阿豪想吻佩佩,嘴唇相碰的前一秒停了下来,挠头缓解尴尬。两人在仓库里互绑手机,准备脱离组织,私自带货进内地的画面较为暧昧,昏暗的橙红灯光下,散发出浓烈的荷尔蒙气息。

但一切关于性的暗示都只是点到为止。有影评人称这是他看过的最高级的情欲戏。高级来自于点到为止,这种“情而不色”的画面为电影铺上一层浅浅的糖霜。

导演白雪的微博下有人问她说:“阿豪真的爱佩佩吗,还是只把她当个伙伴?”导演回答说:“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也许人的情感,尤其是青春期的好感,从来都不是用爱或不爱,喜欢或不喜欢就能界定清楚的吧。

图片发自App


最后,走私组织被抓,阿豪不知道会接受怎样的刑罚,佩佩和妈妈去香港,电影画面趋于平缓,春意黯然。或许成长总在经历过后,伴随着一定的不真实感吧。

青春期的时候,你觉得每一天过得很慢,祈祷这样拘束的生活能快一点过去。最后回过头来发现,那些你生命中曾以为迈不过去的坎,竟然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那些深夜里失过的眠,春天里写下的诗,和朋友的磕磕绊绊,谁曾言辞犀利地伤害过你,一切像切割的画面,从眼前一闪而过。

你会觉得说,青春呼啸而过,和过春天没什么两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爽片《惊奇队长》,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