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5.1: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卫灵公问孔子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方面的事儿,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儿,从来没学过。”他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孟子也曾被问及打仗的事儿,他直接回答:“王何必曰利”怼了回去,两人回答方式截然不同。说话体现的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到“说软话、办硬事”,其本质是以德服人,在敢于担当的时候又能考虑到他人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病了,躺着起不来了。子路生气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5.3:子曰:“赐也,女rǔ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对子贡说:“赐呀,你认为我是多多的学习并能牢记所学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呀,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他们贯穿起来。”
孔子有一个终身成长的理念,凡事会反思,从自身寻找原因,然后能从什么地方做出改变。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遇到困难先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整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延续性。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说:“仲由!知晓德的人太少了。”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他只是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罢了。作为管理者,很多时候该做到“无为”。这并不是说无所事事,而要掌控全局,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员工。
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在行动之前有一个暂停键,想想心中的座右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们从不张扬,却自带光芒。
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说:“史鱼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是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把自己的才能藏起来不做官。”
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史鱼很正直,多次向卫灵公举荐贤德的蘧伯玉,但卫灵公不听,还重用小人弥子瑕,史鱼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不用按正常的葬礼安葬自己,把自己的尸体放在窗户下暴晒就行了。他的儿子很听话,照做了。等卫灵公来吊唁时,看到这一幕很震惊,问到为啥要这样做?史鱼的儿子就把父亲的一番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自责,之后就重用了蘧伯玉,远离了小人弥子瑕。这就是史鱼尸谏的故事。
杠铃式配置是一种能力,要拥有这种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改变和前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不断迭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zhì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当今社会如何衡量你的智慧和能力呢?核心就是能够对他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判断也是最难的一点,在《关键对话》中有相关指导:在谈话时保证100%的尊重加100%的坦诚。一半的思维关注谈话的氛围,一半的思维关注谈话的内容,当发现氛围不对时,优先调整氛围:塑造共同目标、向对方道歉、反映对方的情感等。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而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不是每个人都是仁人,但做了损害仁的事儿,就不是仁人志士了。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者。”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寻找第四种人际关系,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成长,虽然他人的力量很强大,但同时也必须注重自己的内在,律己服人。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sháo、《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颜渊问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
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个远即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宽,他就能看到多远。作为一个有大战略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方,也要能解决眼下的麻烦。心存高远,意守平常。推荐读《论大战略》
15.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罢了罢了!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据说这段话发生在孔子见了南子之后,他在卫国见了非常漂亮的美人南子之后,他跟卫灵公一起出行,结果卫灵公要与其夫人一辆车,让孔子坐后面的车,而不是让孔子与其一辆车,表现对孔子的尊重,孔子认为这不合礼、非常失望。也有说是孔子离开卫国时的感慨。
15.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说:“臧文仲该不会是窃据官位而不称职的人吧?他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给她官位。”柳下惠,姓展,展获,也叫展秦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对别人稍作提醒即可,如果对别人要求过高、批评得过于凶狠,就会导致对方的自尊水平不断下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要总是提到他的错误和不足,而要多看到孩子的亮点,鼓励他不断走的更远。
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要有思考能力,尤其作为领导者,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对方思考的空间,激发他的能动性。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说:“天天聚集在一起,说一些不知道是啥的话,喜欢给人送礼送好处,这样的人很难教化。”我们要学会独处,学会享受孤独,如果聚集在一起,只是群体性孤独,那还不如自己静下心来,读读书,做做运动都是好的。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内心本分,对外有礼有节,说话谦逊,做事靠谱,孔子认为这就是君子。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要担心自己没能力,而不是担心不被别人知道。要想进步,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有没有成长,而不是一直关心别人知不知道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越来越有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至于别人是否知道,不要太苛求,以礼节之。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担心去世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有这样的顾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努力做好自己。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他人。遇事要多考虑自身的原因,而不是从他人身上找毛病,也就是不要转嫁责任,向内求,才是思想成熟的表现,才能独当一面,不断进步。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一个人可以有物质追求,但要矜持一下,不要被物欲所控制。同样的,人合群与否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做事有原则,遇事有底线。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就事论事是核心,不要因为一个人说了几句好话就不加考核的大力提拔他,也不要因喜不喜欢一个人就全盘否定他。任何人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同理心,推己及人,去关照他人的感受。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所赞誉的话,一定对他有所考察。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所以能够直道而行。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wú矣夫!”
阙,通缺。我还能看到史书中存疑空缺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懂得节制,不能逞口舌之快,而牺牲掉长远的目标。英语中也说“魔鬼在细节中”也是同一个意思。
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所有人都说他是坏人,或者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好人,都需要好好考察他。不能众口铄金,不要轻易给别人贴上善或者恶的标签,要有自己的考量,多多观察,炼就一双慧眼。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够把道弘扬光大,不是道把人弘扬光大。一个人总是在游戏的边缘研究,让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即使他去世了,这样的游戏还能继续流传。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过错有两类,一是因为不知道而犯错,这类错误通过学习就可以改掉。一是因为疏忽而犯错,尤其是重复犯的错误,这类错误需要更认真更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才可以真正改掉。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日不食,夜不寝的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花时间多学习学习。多学习学习,知识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行创新,思考,这样会更容易进步。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是衣食。种地,可能会饥饿,吃不饱;学习,会得到厚禄。君子担心是否学到道,不担心是否贫穷。
15.33:子曰:“知zhì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lì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lì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靠智慧得到它,但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使用它,那么老百姓不会尊敬他。靠智慧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也能够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它,但不能按着礼法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智、仁、庄、礼,也就是聪明才智、仁德之心、严肃的态度、礼法制度,这正是管理团队的四要素,缺一不可。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小知,既可指有些小智慧,也可以理解为从小事上来看他。孔子认为君子就是不靠小事吃饭,不能用小事儿来考验他,而是靠道来吃饭,可以委以重任。而小人不可以承担重任,却可以用小事儿来考验他。这里所说的君子和小人,是从个人才能的角度来划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段处,用人者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人擅长的领域,让大家物尽其用。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民众对于仁的恐惧,超过对水火的害怕。水和火,我见到有人死在里面,但没有见过有人愿意为了践行仁而死的。(水火对古人来说,有种惧怕在里面)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可以实现仁道的机会,即使是老师也不必谦让。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这个意思。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讲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讲信用的同时,更要学会变通,太拘泥于小信用,往往会被人耻笑,得不偿失。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侍奉君主,要先谈做事再考虑俸禄。这句话放到现在就是要提升你的市场价值。如果工作只为赚取薪水,那格局就太小了,眼光也不够远,慢慢就会失去提升工作能力的动力。相反尽职尽责是职场中的一种远见力。现在再遇到加班等选择时,只需问问自己:这能提升我的工作能力吗?即可。
15.39:子曰:“有教无类。”
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主张不一样,就不在一起谋划共事。只要目标一致、信仰一致,就可以作为共事的伙伴。实现目标的方式或手段不一定一样,可能会有矛盾、冲突,这个时候只需要知道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就好了。允许他人的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取舍,也更容易成事。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是盲人。他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边,孔子说:“这是坐席。”坐下后,孔子告诉他:“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走后,子张问孔子:“这就是和盲人交谈之道吗?”孔子说:“对。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待人接物要使人如沐春风。用合适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一方面是物质帮助,一方面是精神帮助。这个过程会教人维护他人的自尊并且保持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