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写于两周前的文章搁置到此时,姑且当做是在等待这个时机。灯暖酒酣,意阑珊,几部影片加和,实在适合聊一聊人性命题。
01.
距看完影片已过两三周,努力把脑海里余留的残记线索串联起来,漫漫百年的精神风貌才隐隐然铺开重叠。
在鸡汤已经腻味的时代,《无问西东》无疑是换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方式,叩响万千行者心扉,不觉间让落座的人已经跟着情节泪眼婆娑。
其实想来,争相传颂的电影大意不过:一份薪火相传的学府精神,在时代脉搏里叮铃作响,为热血沸腾的新一代摇旗呐喊,指路迷津。类似于"迷途路上,听从我心"的意气风发; 又譬如"真善美"在时代轨道上的胜利歌唱。
等等等等……主题也未免俗气。
但于情于理,似乎也都该博得一片喝彩。
太符合时代的主旋律,纵使是过于理想式的涂鸦,只要能填涂在人心底的枝丫上,足矣柔情千次万次。
转回正题,说到王敏佳前,似乎有必要先提到《奇迹男孩》里说到的那句箴言:
当你必须在正确与善良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善良。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善良,为何正确和善良会发生矛盾冲突?昨晚看完《奇迹男孩》,留于思索的便是这个问题。
突然回想到《无问西东》,问题似乎也就有了一些浅显的答案。
正确与否,已不是个人价值体系所能决定。与社会环境相融,被社会公众认可,即可谓正确。
而善意,却难免轻易的微不足道。于身体有缺陷的人,或许只是一个平等尊重的眼神。于步履蹒跚的老人来说,或许仅仅需要一双温暖有力的手,甚至于路边的流浪猫狗,也不过一份蔬食...
如此而言,支援边疆放在任何时候都会是一件正确的事。
且十足的正确。
但当这件事,要与给予一个孤独无助的女孩子力量和勇气这件事择其一时,对错不再界限分明,善意却步履维艰。
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过于讽刺。一边是李想为理想的引吭高歌,一边是敏佳被众人枪林弹雨的辱骂。
一边彳亍难安,一边蔑之一笑。
那记善良的耳光。云翻雨覆。
但我们无权斥责,李想的做法本无可厚非。
就算如我们期待,他选择了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承认自己也是那场“正义之战”的参与者,又当如何呢,结局未必能随意改变。
其实啊,拥有价值观正确的灵魂已经何等的不容易,哪还能要求人人善意永恒。
唯独可怜,王敏佳身处在那样一个时代。
那个时代,荒蛮怪诞。容不下一丁点儿的错误。
那个时代,政治主流。正确与否全凭个人断言。
那个时代,种种与价值观相悖的言论都会被归于社会趋势使然。个人对抗,力不从心又格格不入。
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总有人愿意坚守执着与善意。
敏佳被自认政治“正确”的众人毒打到面目全非,血水汤汤。
陈淑芬精神崩溃,恍惚跳井。李想得偿所愿,踏上援疆之路。
所有人,在看似正确的轨道上,因果轮回。
而陈鹏,却独独偏离轨道,放弃所谓正确的选择,带着近乎毁容的敏佳回到了收养自己长大的地方。
那里,栽种着世间粒粒善果,氤氲着颗颗爱与力量。
那里,将黑暗的枯井照亮,让绝望的生命重燃希望。
02.
《芳华》里何小萍送刘峰离开文工团时的一幕画面。影片旁白:“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教学楼门前,奥吉对着星球大战中全身毛茸茸的楚巴卡说: 对不起,我盯着你让你感到不自在了。
感动又心疼。
天生面部畸形,奥吉的入学,注定少不了嘲讽与异样的眼光。但与生俱来的缺陷,反倒使他比其他任何人更要懂得善意与尊重。
幕幕镜头看下来,原以为是一部类似于阿甘正传的励志温情电影,导演却出乎意料的改变一贯此类电影的路线,以奥吉的视角剖析了不同人物的心历路程。
奥吉和威尔冰释前嫌,维娅和米兰达重归于好。所有的小孩大人,兜兜转转,在爱与善意中找到归途。
像一杯加了蜜的柚子茶,苦尽甘来。
显而易见的是,《奇迹男孩》的理想化色彩更甚于《无问西东》。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感动的一塌糊涂。
湖边,奥吉那段的内心独白:“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本身就是一场奇迹。当然,奇迹从来都不代表完美。多点善意,拨开表象上的迷雾,谁不是在和生活苦战?”
更像一杯递到手心的凉白开,无色无味,饮水之人却早已泪流满面。
只因我们知道,如此和生活苦战的人,太多太多。类似于不久前甘肃考生携母共赴清华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而你,而我,谁又曾因生活缴械投降。谁不是一边披荆斩棘,一边柔情似水。
只是,能让我们长线思考的,除却苦难,还有那满怀柔情与善意,是否能持之以恒,放于天地,立于四海。
影片结尾处,校长图什曼为奥吉颁奖时,说道:“伟大并非在于力量的强大,而是你如何去正确的使用你的力量,所有伟大的人,无论男女,将自己的魅力化作力量,影响周围的人。”
我想,这大概亦是《无问西东》的主旨所在——
当你必须在正确与善意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善良。毕竟,那份不经意的善意,或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灵魂。
还愿你我,为人一场,无需问西东,无畏择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