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 读你千遍不厌倦

 悉尼歌剧院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全球独一无二的完美建筑——悉尼歌剧院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总是从它的标志性建筑开始的。

        就像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人,自由女神之于纽约人,悉尼歌剧院之于悉尼人一般。不管你听不听歌剧,相信你不会对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感到陌生。那独具匠心的奇特建筑,无以伦比的海湾风光,早已通过电视、杂志、网络深入人心。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悉尼歌剧院,早已成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地标。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悉尼歌剧院,领略它的美丽,聆听这一伟大建筑的背后故事。

悉尼歌剧院  我来了-----------读你千遍不厌倦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的表演艺术中心,又叫海中歌剧院。一个歌剧院能够成为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标志源于多种因素,首先是因为悉尼歌剧院建筑设计的独特: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贝壳,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其次是地理位置的独特:这座造型独特而美丽的歌剧院,三面临海,走进剧院听音乐会仿佛人在仙境,音乐声,海浪声,飞鸟声齐鸣,共同演绎着最美妙的和声。

歌剧院前旗袍秀  演绎一场中国风 。

歌剧院前旗袍秀  演绎一场中国风 。在寂静的流年里人淡如菊,在浮华的尘烟中素心如兰。 

        这样一座绝世佳作背后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据说二战后的悉尼没有专门用于音乐、戏剧表演的场所。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推动下,1955年发起了对于歌剧院的设计竞赛,共收到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评委们选出了若干件候选作品,都不太满意,美国设计师埃罗•沙里是主评委之一,非常认真,坚持要再看一遍已经丢进了废纸篓里的设计稿,独具慧眼的他发现了“白色帆船”,兴奋地大喊:“诸位,这就是头奖方案!”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38岁的建筑师约恩•乌松(Jorn Utzon)


       这份方案的设计者就是丹麦38岁的建筑师约恩•乌松(Jorn Utzon)。这个从被弃命运中捡回来的草图,却造就了与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比肩的世界顶级建筑的伟大辉煌,它是20世纪建筑史上的奇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建筑,出自约恩•乌松的灵机一动,而这个灵机一动,竟然与一个橘子有关。

一袭旗袍,包裹着一颗中国心

悉尼歌剧院与海港大桥遥遥相对相得益彰,将深情款款写于纯美时光,让心在夏日的阳光里,随风曼妙,

         这是在南半球,一个十分美丽的港湾都市海边建造的歌剧院,必须摈弃一切旧的模式,具有崭新的思维。

       早上,晚上,他沉浸在设计里,一日三餐,是饱,是饥,他浑然不觉。一天一天过去,截稿日渐近,却仍无头绪。有一天,妻子见苦苦思索的他又没有及时进餐,就随手递给他一个橘子。沉浸在思海中的他,随手接过橘子,神情却依旧漠然。他一边思考方案,一边漫无目的地用小刀在橘子上划来划去。橘子被他的小刀横的竖的划了一道又一道。无意中,橘子被切开了。当他回过神来,看着那一瓣一瓣的橘子,一道灵感的闪电划过脑海的上空。

“啊,方案有了!”

         他迅速设计好草图,寄往新南威尔士州,于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诞生了。

千言万语,如蜜流淌,陶醉了的心扉,嫣红了脸颊,湿润了双眼 。

美丽的安娜身后是一艘即将起航的巨大游轮,睿智的姐姐早已抵达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1959年,歌剧院正式动工。但没想到的是,其建造过程历经坎坷几度搁置长达14年之久才完工。约恩·乌松秉承认真唯美,对历史和澳洲负责的理念,将自然,特别是云层、天空和大海看作是一种超然的连接,并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也能植入这样的灵性。整个修建过程宛如一场建筑学的噩梦,因为外形的复杂而必须采用全新的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与原设计方案结合中遇到很多难题,在建筑材料与设计师要求方面有遇到很多分歧,工程几度搁浅。

俏皮二人组合在海港大桥前起舞

一缕温馨,笔落云欢,让文字化作水墨写入流年,许我微笑着珍藏,并纳入生命的画卷 

       施工周期的不断延长及与日俱增的成本,也使得政府不堪重负。1966年,约恩·乌松无奈辞职,返回丹麦后的他发誓永远不会再来澳大利亚,余下的工程设计不得不由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完成。

         悉尼歌剧院最初的建筑预算是720万澳元,最后花了1.02亿澳元,历时 14年终于完成。197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主持了歌剧院的落成典礼。

五朵金花演绎旗袍秀  吹起中国风 。

轻盈,是远山的深情,婉约,是近水的相伴。

           乌松注定与歌剧院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1999年,应悉尼政府的请求,乌松又设计了悉尼歌剧院的西柱廊。2006年3月,英国女王又主持了西柱廊的落成典礼,并在典礼上对乌松进行表彰。但此时的乌松已是88岁的老人,他已无力重返悉尼,只好由他的儿子代表他参加典礼并接受荣誉,一枚金灿灿的奖章终于抚平了乌松心灵的创伤,遗憾的是直至去世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自己的杰作。

我们的东方韵味引得老外纷纷求合影留念

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谢每一份无需邀约的相聚,感谢每一次无需声张的懂得与灵犀。那些回眸相对的笑,那些无言相伴的暖,都是生命里不可复制的绝色丹青。你来过的痕迹,清新,淡雅,而厚重。 

           时至今日,悉尼歌剧院已经落成46年之久,依然没有过时的感觉,这就是经典建筑的美丽,就像是永恒的音乐永远的流淌在我们的身边。它的建筑美感与现代感丝毫不减,反倒与日俱增。它的功能性更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比如外壳上镶嵌的105万片特殊处理的米色和白色瓷砖。这些瓷砖经过特殊处理,有自我清洁的功能。雨水淋上去不会留下印痕,灰尘杂物一经冲洗就非常干净。虽然有海风侵袭,歌剧院也仅需要每隔40年才彻底清理一次,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智慧与先见之明。

从望远镜里眺望南太平洋的辽阔深远

拾一抹诗心,收藏于岁月,待经年回眸,那些相约走过心间的盈欢,依然会在生命里动人而斑斓。 

    “约恩·乌松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但这一次已是传奇。”这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于2008年安详去世,但他在每一个看过他建筑的人心中,已活过了千百万次。

      悉尼歌剧院每年都要接待200多万游客和观众,明星政要纷沓而至。施瓦辛格为电影《终结者:创世纪》到访悉尼时还在歌剧院门前玩自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共到访过悉尼歌剧院4次,悉尼歌剧院素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实在是优雅迷人,倾倒众生。

恩爱夫妻让大海见证爱情,让歌剧院聆听誓言。

携手走过的路,留下的情,在心间慢慢开出了一朵风雅,丰盈了时光,旖旎了幽香点点。 

       当我们坐在达令港的游轮上,边享用丰盛的午餐边观看海港风景时,歌剧院就像一艘巨大的帆船停泊在港湾。雪白的大贝壳顿时变成了帆船上巨大的帆,帆下的玻璃映衬着湛蓝的天空。海浪轻轻拍打着歌剧院,旋律就像一首交响乐,这种只能亲临现场感受的震撼与感染,此时用任何形容词来描述这种美都感觉无力而苍白。

姐妹花相约悉尼,彼此陪伴

诗里听潮,画里闻香,写温暖的文字,让生命如歌,让爱在岁月的门楣上静静地绽放美丽。 

     倘若您进入歌剧院观看音乐会,中场休息的时候,看台无疑是一个好选择,在这里仰望悉尼海港,别有一番韵味。隔着透明的落地窗,还能在不打扰的情况下观察海鸥们的憨态可掬。在入口的阶梯前,经常举行一些免费的公共演出,让每一位市民或游客都能享受到艺术的熏陶。

      每天都有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在此流连忘返驻足,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远万里跑来观赏这座美丽的建筑,希望获得启发和灵感。

蓝天碧海,美不胜收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朋友眼中,悉尼歌剧院都有它独树一帜的美丽与魅力。 

      除了用作观光、演出歌剧、芭蕾舞剧、以及音乐会之外,悉尼歌剧院还是澳大利亚歌剧团、悉尼戏剧团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所在地。

      除了外形精美外,悉尼歌剧院还有另一个精妙之笔,那就是,坐在歌剧院里面每一个角落,观众都能够无遮挡、清晰地欣赏到外面的风景,比如海面上来往的帆船、白鸥。因为歌剧院主要的墙体都是用透明的玻璃砌块制成的,这样在里面的任何一位观众都能欣赏到外面美丽的风景。

与阳光轻轻相依,与海风浅浅低语。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置身于悉尼歌剧院前面的广场上,仔细地观察和欣赏这座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立刻被它的高雅轩昂的气魄所吸引,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

 丽萍姐姐的婉约大气在蔚蓝色大海的衬托下更加美丽,心有阳光,就是明媚。


   白天,悉尼歌剧院透着高贵与圣洁,阳光照耀下的屋顶白得没有一丝瑕疵,就像一组等待启航的风帆。傍晚,夕阳给屋顶镀上一层金黄,这时的歌剧院更像是散落海边等待有缘人捡拾的贝壳;夜幕降临之后,流光溢彩的屋顶投影表演,与沿岸的万家灯火一起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海面,揉碎了漫天的星光,也渲染了多彩的时光……

在歌剧院外面浏览,从各个角度领略了其无穷的魅力,更要找机会走进去,聆听一场世界级的音乐盛会。 


        很多人到了悉尼都会毫不犹豫的坐上轮船去这里游玩,在海水的起伏中感受歌剧院的美,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环形码头的轮船特别方便,可以抵达情人港、塔荣嘎动物园、曼丽海滩、屈臣氏湾、花园岛、鹦鹉岛等很多地方,到周边观赏不同的风景,领略这个海滨城市多维度的美丽,探寻这些美丽的小岛的渊源和历史,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事。

左手悉尼歌剧院  右手海港大桥 。

滴滴墨香让文字的舒展,曼妙一季的风景,记录着一路相惜相伴

         悉尼,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又浪漫的地方,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环境之中,你会收获心灵的愉悦与纯净。

      沿着港岸边步行前往,可以由远及近的细细品味这座美丽的建筑;来到歌剧院脚下,仰望建筑的细节,触摸设计师们的精彩杰作,是身体力行的一种感知。坐在入口处的台阶上吹吹海风、发发呆、听听广场音乐,则是一种悠闲的方式。

风儿吹起你的裙摆   阳光照耀你的笑脸 。

在一朵花中自由的穿行,看夏日的枝头那一簇簇的绿意,在满目的阳光里,品读清浅的喜欢,愿快乐相伴你每一个日出暮落!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来听一场歌剧,才真正享受到这座艺术殿堂的最大魅力。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从港湾的另一端,岩石区与海港大桥的位置,回望歌剧院;或是坐在皇家植物园的树荫下,看蓝天白云与歌剧院的“白帆”交相辉映。如果觉得这些方式都太过单一,游客不妨选择乘坐港湾的游船,可以从远处全方位的观看这座美丽的建筑,并与其合影。在环形港湾沿岸享用早餐,背靠悉尼歌剧院,面对海港大桥,不时有海鸥来与你“分享”食物,那份惬意的感受实在用文字难以表述。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悉尼歌剧院是东西方艺术相互汇聚的地方,到悉尼歌剧院演出是很多艺术家们的最高荣耀与梦想,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很多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到悉尼歌剧院演出,2002年女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惊艳亮相,她是中国第一个在悉尼歌剧院召开个人演唱会的歌唱家,2009年李玉刚在悉尼歌剧院开过个人演唱会《盛世霓裳》,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


        澳大利亚的艺术象征——悉尼歌剧院,以它的恢宏壮美的身姿,吸引了全球各地人们的到访。而大部分旅行者都像花儿一样,迎着灿烂日光,欣赏它的熠熠光辉。夜色如水,海港如画,天幕下,海港因歌剧院而多姿,歌剧院因海港而宏大。

2009年歌唱家李玉刚在悉尼歌剧院召开演唱会《盛世霓裳》

        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在达令港见证着悉尼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无数流连的游客将它存入照片,当人们老去,只有照片可以将青春容颜永驻,于是人们开始喜欢拿着泛黄的照片用来怀念逝去的青春和曾经的热血,物是人非,就像歌剧院中的音乐从未停息,而演奏者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原来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一样,所有的人也一样,城市有着不为人知的风景,人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心。

皇家植物园的小火车带着我们在植物王国漫游


         我们从歌剧院漫步来到绿树成荫的皇家植物园,园里大片洁净的草坪上不时可见晒日光浴的外国人,成片的要十余儿童才能环抱起来的百年大树让人仿佛感觉置身于绿树成荫的古森林中。在此席地而坐,拿出饮料、美食、水果一起分享,谈见闻、说感想、聊未来,亲情暖暖爱意无限,这就是我们周日小聚的幸福所在。

六十岁的杨姐在花丛中如十六岁少女般笑靥如花


         习惯了慢节奏的澳洲人深深地爱着悉尼歌剧院,周末和家人一起看场演出,周日到皇家植物园的草坪上晒太阳,眺望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壮丽景色,在海风的吹佛中与海鸥、鹦鹉互动,在花香弥漫的小径中漫步行走,体会享受生活的本质就是和家人一起融入大自然,融入美好时光里。

         总有一份美好,让你为了这些美丽忘了自己。

     澳洲没有中国大城市的繁华,也不似美国那般充满商业气息,更没有欧洲传统大国的老气横秋。在这里,没有国籍肤色之分,没有贫富贵贱之别,在澳洲,只要积极乐观,只要充满爱,你就可以在这里努力,创造你想要的生活,享受你的惬意人生。

欢声笑语在绿色草坪来来一场时装秀


        在澳洲生活着120万华人,他们或童年时随父母移民,或青年时来澳留学闯荡,亦或者功成名就后选择在澳洲尽享天伦。侨居悉尼的华人,不论原因,不论背景,总有一个理由,让大家把亲情友情在这里凝聚,让我们的温暖和爱传递给这个世界。

感恩缘分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识相知  感恩亲情让我们温暖团聚


       就像我们每个周日快乐游悉尼,就是一份亲情的召唤,是一份乡情乡音的团圆,我们在行走中了解悉尼,在团聚中让疲惫得以释放,让灵魂可以相依,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意义。

        就像今天的歌剧院前旗袍秀,演绎最美中国风,姐妹们的温婉美丽,将古典与时尚,优雅与端庄展现得淋漓尽致,惹得众多游客拍照。

 一袭旗袍秀演绎中国风所有照片均来自金老师的辛勤付出,感恩感谢


笔墨飞花,流年似水,让时光柔软,让生活诗意。

愿男士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女士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沧海红尘江湖远   举杯一笑任花飞

沧海红尘江湖远   举杯一笑任花飞

你可能感兴趣的:(悉尼歌剧院 读你千遍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