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岚岛七千年风之路,寻南岛语文化之根脉

2022年7月5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绿舟引航”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成立的“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全球首个集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及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南岛语族研究基地。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壳丘头遗址群中的龟山遗址及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攀古村路建筑群而建,以南岛语族文化为载体,深入探索海峡两岸交流。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对促进南岛语族海洋文化保护和交流,推进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科考,增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平潭与南岛语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绿舟引航”实践队来到平潭参观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研究如何推动平潭旅游发展和宣传平潭特色文化,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的软实力。

在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中,实践队联系到了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副院长侯榕贵,并在侯副院长那里了解到了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的信息。

在采访现场,采访队员提出问题:“建造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对闽台关系有什么样的意义?”侯副院长回答:“第一,平潭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也是大陆对台‘第一站’;第二,通过研究平潭和台湾的史前遗址与出土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印证台湾的少数名族在史前是从中国东南沿海迁徙过去的;第三,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基地为各学科提供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平台。”

当谈及南岛语族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时,侯副院长说:“南岛语族在5000多年的迁徙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航海工具就是独木舟。在逐渐的发展中,单体的独木舟演变成双边独木舟和单边架独木舟,这些迭代的独木舟更加平衡,也更适合远航。同时,在茫茫大海中,南岛语族先民学会了看星辰来辨识方向,并且学会利用季风来进行远航,国际学术界对南岛语族迁徙路线有个很贴切的形容词——风之路。”

对基地的考古工作来说,还有这么一件令人欣喜的事,随着近些年语言学、分子人类学等多学科的快速发展,一些学者利用DNA测序和分析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南岛语族起源及扩散”提供了学术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其科学性和精确度。同时,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的付巧妹团队所联合推出的论文《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混合》首次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基因交流与迁徙融合等若干谜团,呈现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

在结束与侯院长的采访并离开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后,实践队队员们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播途径。南岛语系的分布范围横跨太平洋与印度洋,对海洋文化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中,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海坛海峡历代沉船遗址出水瓷器,凸显平潭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千年丝路潮未落,平潭扬帆再起航,作为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平潭在复兴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国家战略任务上,必将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壳丘头史前遗址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峡两岸史前文化交流、人类迁徙等情况,也有助于推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更有助于海洋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平潭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以壳丘头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海洋文明从平潭踏上茫茫大洋的征途,他们不畏惊涛骇浪,不怕海途艰险,谱写了无数篇开发和征服太平洋岛屿的壮丽史诗。

考古遗址公园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台胞生活第一家园,拥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壳丘头遗址群对新形势下如何对价值进行阐述、对遗址进行管理保护与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和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对两岸史前文化交往及“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绿舟引航”社会实践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沿岚岛七千年风之路,寻南岛语文化之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