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4

一小时的距离

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生中,孩子究竟在身边陪伴了多久。孩子刚出生一直到幼儿园这是陪伴在身边最长的阶段。上了幼儿园了白天一天基本是在学校度过,能够陪伴我们的只有“几个小时”。再到后来小学、初中、大学、工作。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有自己小秘密也不会再找你沟通,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回家就成了暂住所,很多时候还得三番五次的催促才能回家与父母见上一面,温情几个小时后,就开始越朋友的越朋友,喝酒的喝酒,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我们想念孩子,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他们,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经历,生活过往。可是现在他们长大啦,有妻有子有生活我们还应该和他们住在一起吗?据了解婚后婆媳关系良好的仅占62%更多的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那么怎样才能;既维持自己的家庭,又能照顾老人,并不会被打扰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呢?那么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是关键。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最好就是开车一小时,回家能赶上热饭,随时都能回家。太远了老人会有距离感会觉得不安,随时盼望着远方的孩子,而远方的你也会因为距离而放弃了回家的念头。所以一小时的距离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社会心理学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终身存在相互依赖,使人类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核心”。对孩子和父母而言社会生存促使他们毫无理由的分开,父母和孩子都会感到恐慌,直至从新团圆。这种焦虑才会消减。

一小时的距离;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距离其中还包括心理上的焦虑,既所谓的父母尚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于佛教而言就是所谓的人生皈依感,缺乏皈依感的人生就像河中的浮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使他们认知错乱,无法控制自我。也不能好好的生活。

现在大多数的人已经失去了牧歌式的田园生活,也失去了四世同堂的机会。现在孩子压力大,面对教育资源,物价飞涨、医疗健康。等等重担都压在二十多岁的肩膀上。这一切都和以前有着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得理解,并且的接受他们的忙碌。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站在他们身后,支持他们的选择,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孩子成功时为他们鼓掌,遇到挫折时给他们依偎,这就够了。千万不要干预孩子的家庭事务。也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告诫他们必须要听长辈的。生活好不好必须要他们自己去体会。幸福也需要他们自己去构建,爱一个人很难,修复爱的能力更难。问题是?这是人生必修课,只有自己悟到、觉到、才能让人生更加幸福。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不要去麻烦他们,只管好自己的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打牌就约三五个好友切磋一下牌技,该下棋就下棋,充实过好每一天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贡献。

一小时的距离是两代人的纽带,是亲情的体现。是两颗心依靠在一起的高速通道,无论相隔远近,最重要的是只有心中有爱,就无处不开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