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数字化对你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只取决于你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这话听着特别抽象,甚至很难分辨清楚这二者。但是今年,我听到了一个绝佳的故事。你听完之后,马上就能深深地理解这句话。

过去两年的跨年演讲,我们这大屏幕上都出现了这位,北京十一联盟总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今年让我大开脑洞的事,还是他带来的。所以今年只好把他老人家又请来了。

作为一个名校,十一学校当然有很好的图书馆。但是,李校长上任后,把十一学校图书馆大部分的书搬到了教室。这个动作,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孩子们看书。但李希贵校长告诉我,其实,他做这项改革的起点,是想改造一个职业,那就是:图书管理员。

李希贵校长刚到十一学校上任的时候,他就问了图书管理员一个问题:假设有学生因为太爱看书,把书直接给拿走了,你会怎么办?

图书管理员说,这不是违反校纪吗?性质很恶劣,一定得严肃处理。

校长说,我想提醒你一个角度,作为一个图书管理员,你觉得这是在对你的工作负责,但是,你却因为负责,站到了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的对立面。你不觉得这有点荒谬吗?

接下来,他提了一个灵魂拷问,下面这句话可是在我脑子里嗡嗡响了一年:身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你到底是对书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你要是对书负责,那当然,书得要干干净净的,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乱折页,最好别碰,甚至干脆别看,这书最干净。你对书负责,实际上是对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负责,不管你看没看完,规定的时间学生必须把书还给我。在你捍卫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站到了读书人的对立面。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么你做这些事需要的职业技能,在你上岗以后,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然后一辈子就用这一点技能混日子。那请问,你不困在系统里,谁困在系统里呢?那个数字化的系统,不代替你,代替谁呢?

好,我们再看十一学校后来是怎么做的。大量的书被送到班级,这绝对不只是给书换了位置。你再去琢磨那个图书管理员,这时他变成了谁?其实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什么?

因为他服务的不再是书,而是每一个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我们算算账,就这么一个图书管理员,他每天要面对多少变量:

不同的班,上着不同的课;不同的老师,推荐着不同的书。为了能配合好每个老师,这个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地跟所有老师交流,动态调整这些书。

这堂课市面上还有哪些好书新书?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怎样到货更快?怎么优化登记流程,让新书第一时间送到教室,正好赶上学习进度?不用的书、撤下来的书,怎么处理?外面捐赠来的书怎么办?

你看看,从此以后,这位图书管理员就忙起来了,他再也没有一刻安生日子了。他面对的是无穷的变量,这个变量是谁带来的?是人,是大活人的需求带来的。听起来残酷吧?听起来挑战大吧?

但是你不觉得,这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从此就被掀开了吗?因为他每天在服务具体的人,他面对的,是无止境的需求。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会不断地找他索取创造性。这样的图书管理员在这样的环境里,几年打磨之后,会变成什么人?

我们知道,用图书管理员这个概念,再也无法描述他。他只是在用书这个载体,来服务他人。在学校里,他不只是管书的,他可以成为专业的阅读指导老师。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凭这门日渐精进的本事,去创个业。比如开个书店,甚至是创办一个出版机构。

你看,人生的天花板不就掀掉了吗?他还会困在这个数字化的系统里吗?不,所有的系统,都成了他的工具。

我们再来看一下香帅老师的这句话:你到底是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我们每一个感觉多多少少被困在系统里的人,都应该拿这句话来问自己。

就在前几天,薄世宁医生刚刚发布的《医学前沿报告》这门课程里,我看到一个信息。

2020年,一款颅内肿瘤诊断软件已经在北京天坛医院上岗。这可就是机器人、AI、人工智能啊,它看片子的能力有多强?准确率超过90%,完胜大多数人类医生。这就是个趋势啊。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医疗数字化趋势下,一个医生,如果只会看片子,只会对病负责,而不会对病人负责,那数字化对他当然就是一种威胁啊,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啊。

同样是在医院,护士原本好像没有医生那么厉害。但是,今年我有个同事告诉我,他因为出国回来,被隔离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和外面一切的交流,是隔着玻璃的。

那天来了个护士,拍了拍窗户,举起一张A4纸,上面写着:“你今天有没有不舒服?”我的同事摇了摇头。于是护士又把那张纸反过来,纸上什么也没写,只是画了一张笑脸。

这个笑脸她可以画,也可以不画。但这位护士画了,她在表明:我关心你,我希望你开心些。

一听这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位护士不会被淘汰,不会被困在数字化系统里。做护士,她会是个好护士;不做护士,不论是做幼教、做销售,开个店,她都会是挺出色的一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事负责,还是对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