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态度与偏见

杨老师的详细讲解对自己的内心又有了一次重新的审视和认知。尤其是那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了,工作以后与领导闹冲突,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问,对自己的妈妈也没有尊重,关系不好。其实就反应出了他从小的教育肯定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从小的生存一直顺从到最后无所适从到最后的极力反抗什么也不干,与权威的冲突,对权威的挑战实际上应该是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过多管制有很多关系。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孩子撒谎的问题。孩子说实话的时候会得到父母的指责批评,不说实话,有时候可能会蒙混过关。但撒谎的时候终会被父母揭穿,戳破谎言,随后而来的那种指责批评,真的是会很矛盾,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反抗父母。当找不到出口的时候,没有办法去反抗的时候伤害自己。就这点自己感触其实非常深,因为从小在家里母亲是一个比较严厉的喜欢打骂的,所以就导致我父亲,我和我妹妹有时候经常会说一些谎话。其实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母亲的那种指责批评。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就特别理解老师讲到的例子里边儿孩子的那种无奈,然后去被迫说谎。讲《被弄拧的老鼠》的故事,老鼠的种种反应一直到最后被整得不知所措,不做任何尝试被逼做选择的时候不动,最后抽搐甚至自残自己咬自己。其实就非常像现在孩子的现状。我们一开始给孩子下达指令,孩子会非常顺从的,我们告诉孩子如何来做,当他们尝试不成功,会一次次的去努力。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以后,没有人去告诉孩子怎么回事儿。甚至从大人身上看到了相反的矛盾的答案,因为有时候我们大人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本身并不清楚。就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孩子就会反抗父母。父母觉得付出那么多,孩子怎么会变得这样?父母孩子处于矛盾痛苦之中。

董老师的课程讲过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态度来对你,你先用什么态度来对别人。其实这个黄金法则很好的诠释了以上各个问题的一个关键症结。我们经常会问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对我,我的老公怎么这样对我?他们怎么都这样对我?为什么怎么回事儿?其实是自己忽略了一个根本原因。是自己先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别人,别人才反过来这样会对你的。自己不改变,结果永远不会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先从自己改变。当我希望别人对我尊重信任理解,那我要先尊重理解信任对方。我做到了,影响了别人,别人才会这样来对我。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的稳定,不要受环境或者对方的影响。发出的指令以及做事的标准要稳定。自己现在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情绪还会因为对方受影响,还会因为别人的喜怒哀乐导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不恒定的情绪对孩子对家庭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现在想想白天还会因为老大的言语态度不好而发牢骚,晚上因为看电视问话被训斥而难过。总在被别人绑架着,没有活出自己的圈圈。通过今天一课及时的听到了,这一刻我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平和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别人影响自己。不因别人,改变自己。我就是我,自己要坚定地守住内心的那份美好,坚定的做好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1-15态度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