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狗的躺平之路——论习得性无助

伟大的本质,便是当所有人选择疯狂愚蠢的时候,你依然有能力选择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 韦恩戴尔


如何让一条狗躺平?

随着经济不再超高速发展,经济下行的预期似乎成了共识,社会的内卷特征也愈演愈烈,这也伴随着人们日益煎熬的灵魂渴望着被救赎。似乎在当代,几乎所有人都有着“不幸福”的症候。有人给出了自己的选择,躺平似乎是内卷社会的出路之一,看似是经济合理的一笔买卖。

人生而自由,自由意味着积极主动的选择和承担,这是人的天性,刻在基因里,也是不可剥夺的权力。而躺平却鼓励反其道而其中,这种冲突导致人们焦躁、迷茫、徘徊、退缩,无所适从。

是什么让人们选择躺平,又是什么让人们在选择躺平同时让自己的灵魂划向深渊?心理学家的研究或许早就给过我们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时将狗作为实验对象。将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起初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后来这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狗在实验中无论作何反应但无法逃避痛苦的电击,因此提前终止了挣扎,也提前终止了主动逃避痛苦的机会。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且不说职场上的平成废宅,许多遭受家暴、虐待的女性深陷在病态的夫妻关系中而不选择报警。《权力的游戏》中席恩被小剥皮囚禁、虐待,在席恩的姐姐带兵来营救他时,他却很抗拒,不敢离开自己睡觉的狗笼。在长期遭受肉体或是言语暴力以后,人的意志会逐渐被摧毁,成为任人摆布的“僵尸”,从暴躁到绝望再到恐惧的情绪失调。

然而,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习得性无助感的来源,并不会向上述说的那样极端,有时并不存在肉体暴力,甚至也没有多少在字面理解上的言语暴力,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的洗脑影响,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你不断去习得无助感,在绝望的沼泽不能自拔。

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人的判断和看法,给你内心构筑了一个囚笼,让你像实验中的狗一样,面对困难时只剩下了哀嚎和绝望,从而陷入了地狱中。


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是哲学家萨特的一句名言,正中人类灵魂之所以痛苦的靶心。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把他人当做待加工的客体,或是唯我所用的工具,当你被他人的胡言乱语或是社会妄造的概念所影响,内心的冲突便在所难免。

萨特还引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美杜莎原来是一位美少女,她和海神波塞冬有染,在雅典娜的神殿生下两个孩子。这件事触怒了雅典娜,雅典娜就让美杜莎的头发变成毒蛇,别人只要看到美杜莎的脸,就吓得变成石头。他人的凝视此时幻化成你的恐惧本源。

马克思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必然存在各种人际互动。

然而人并不是靠人际互动中去寻找和定义自我的,更多应该是过往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自由选择,这方面却是我们常常忽略的,社会也刻意回避让我们这么去想,我们内心的声音已经被世俗的喧嚣所淹没。

可悲的是,现实社会却存在了太多荒谬的概念和行为方式,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东西,那些外界教给你的东西,多数出于自私的目的,目的是施加控制和惩罚,然而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把他者的概念融入到了自我主体的生存方式,如果事与愿违,满足不了他人的预期,加上认识不到这些概念本身的荒谬性,便选择自我惩罚,成为了了习得性无助可悲大家庭中的一员。

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放弃自己,放弃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力,放弃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将别人的经验和看法作为判断自我存在的标准,这又是何其荒唐。

想和大家说明的是,他人的经验永远不能成为你的行动指南,因为荒唐的思想必然导致荒唐的行为,唯有识破荒唐,才能正真回归内心。

在此,笔者想把社会、家庭、学校直到企业中种种强加于你的思想囚笼加以解析,这或许是一小步,或许可以帮助每个在迷途中的灵魂,重新夺回我们自身存在的证据和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社会-妄造的诸多概念

在吃人的封建礼教兴起之时,“圣贤”们便擅长把拍脑子想出来的东西当做真理,然后靠自己的徒子徒孙进行口口相传。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成了真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不一而足,空话套话喊得震天响,却改变不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这种一刀切的人生模板,似乎在告诉大家人生其实不用自己去探索,按照教科书的做法一定是没错的。然后,人生就像登梯子一样,无脑的按部就班的往上爬,如同已经设置好的程序一样。如果到了特定年龄没有去干某种特定的事情,后果是严重的,一套道德大棒,加人闲人俗语每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你淹死。

这种观念演化到现代社会便是莫名其妙的诸多概念,即谈不上科学,也称不上人文。比如在职场上35岁的年龄槛、女性到了30岁以后就成了剩女、家庭负债30年去买一套破败的“垃圾”。而你一旦没有这么去做,你就成了loser,你在他人眼里便是异类。

然而深究一下便知这些伪概念完全经不起推敲,所以的意义都是人类自己赋予的,这些概念本身并不存在,实际上根本就是妄造的产物。然后你凭借着妄造的概念去定义你自己的人生,人生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

殊不知这也是让你习得性无助的根本原因之一。你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权力,放弃定义自己人生的权力,也放弃通过自己的方法追求幸福的权利。你凭借他人的定义去生活,建筑自己的认知大厦,然而依赖外界定义的人生如同危房一般,随时可能轰然倒塌。当你和别人格格不入时,你却怪罪于自己,不去质疑这些概念本身的荒诞。自我惩罚此时变成了实验室中的电击,而你却只能像狗一样止步不前。


家庭-假借于“爱”的迫害

“中国式”家长教育孩子的典型特征往往介于在溺爱和家暴两级之间徘徊,丝毫没有折中妥协的空间。神奇的是,有些家长往往前一秒还是家暴的始作俑者,后一秒又成了慈祥的圣诞老人,仿佛任何孩子的要求都可以满足。孩子被当成了囚笼中的一条狗,仿佛依赖狗粮和拖鞋就可以健康成长。

然而,无论是溺爱还是家暴,其本质是家长把自身的恐惧和无助感投射给了无辜的孩子,完全无视上天赋予每个人的自主独立性和积极创造的本能。

经过深入剖析,往往又是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困惑和吃人的封建礼教在作祟。此类父母在婚姻互动或是人生道路中往往存在着极度的不安全感,这种情绪犹如一把双刃剑,他们并没有把爱投射给孩子,而是恐惧。这种恐惧起源于已经破败的夫妻关系,或是自认为是坎坷的人生,其中又混杂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最终对孩子自主创造的本性产生了动摇。

正如所有军阀在战争中都师出有名一样,父母常常打着爱的旗号,却行使着不爱的事实。这让孩子有时摸不着头脑,把错误归咎于自己,从而完全把天赋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交给了权威。一万句的强制命令也抵不过一句发自内心的声音。放弃了自主探索的权力,无助感和绝望感便油然而生。在这种包办制以及毫无尊严可言的教养环境下,习得性无助也是很难避免的。


学校-放弃选择的代价

在许多老师眼里,似乎只存在两类孩子,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服从权威、遵守规矩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似乎成了流水线生产车间,孩子们成了工厂所生产的螺丝钉,目的是培养出整齐划一的工具。大多数孩子在这种环境当中放弃了自我思考和选择的权力,而一部分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通常会受到嘲讽、打压和孤立,后者在多数情况下会被逆向淘汰。

于是乎,习得性无助的沃土就这么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从狭义上看被剥夺选择之后产生的绝望,但更进一步说因为某种原因自我放弃选择的权力。或因为他人影响,或是害怕承担选择以后的责任,对于心智尚处于萌芽期的孩子来说,随波逐流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意味着融入团队和集体,以及避免承担压力。

然而,一旦他们长大成人,在面对必须进行选择的状况时,多数情况下他们依然会选择逃避,这是一种从童年期便衍生出来的惯性,这是对于变化以及不确定性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让许多人在20多岁便止步不前,苍老不已,最终成为了社会或是家长的牵线木偶,变为自己最讨厌的人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企业-PUA文化何时休

近年来,职场pua文化愈演愈烈。显然,比起狼性文化来这种方式更高级、更隐蔽、也更加有效。单纯的狼性文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过是老板的自我意淫投射到员工身上,加上低级的洗脑骗术和一定的强制手段,其实非常容易识破,在现代年轻人眼里显得幼稚和可笑。

然而pua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你慢慢麻痹,摧毁你的意志力,从而在根源上让你成为他者的工具。可怕的是,许多知名企业、尤其一些垄断型大厂甚至在鼓励和纵容这种管理方式。

如果你的上级毫无缘由的打压和否定你,却不提任何建设性意见,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正在慢慢落入pua的陷阱当中。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否定,摧毁你的自尊,让你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让你变得更容易操纵和听话。多数pua的受害者早已忘记反抗,甚至认同对方的价值,成为现实的人形傀儡。


别把世界扛在肩上

中国古代所谓圣贤曾教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好一个假大空的口号。这句话的最大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其目的的不可实现性和模糊性,而是一个人将自己宝贵的精力和人生寄托都建立在了如海市蜃楼一般的外部事务上,丝毫看不到自我价值的影子。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出于热爱,而是出于巨大的道德枷锁和刻板的人生发展道路,这又是何其可悲。

在这里分享一下,披斗士乐队的《Hey jude》的歌词:

Hey Jude, refrain 嘿朱迪!要忍耐

Don't carry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 别把世界的重担都往肩上扛

For well you know that it's a fool 你知道那些愚蠢的人

Who plays it cool 总是装做不在乎

By making his world a little colder 把自己的世界弄得很冷酷


所以,朋友们,别把全世界抗在自己的肩上,这样也太累了,“他者”其实也根本不在乎,何必强装坚强去委屈讨好那些冷酷愚蠢的人呢?

让紧张的肩膀放松下来,让疲惫的骨头享受一下冬日的暖阳,让受折磨的灵魂与天使面对面以便真正开始思索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你要明白,想要过高效益且快乐的生活,其中最大的前提是你的信念以及判断标准不能建立在别人的标准上。你的自我价值不能由别人来决定,靠别人来决定的价值是别人的价值,与你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依靠他者的标准当做自己的判断,代价就是牺牲自我,成为别人的一条狗。

因此,为了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魔咒,让我们拥抱幸福。如同黑夜中有了火把,黑暗自然会消除一样,通过自我选择和努力,将别人判断标准和各种胡言乱语通通去除,建立自己的认知大厦,那样的话你的信念将会坚不可摧。


可以习得的幸福

幸福感如同无助感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情感反应。所谓习得性无助无非他人将你作为客体进行操纵和加工,你心甘情愿作为客体任由他人将你贬为碌碌无为之人,从而导致自恨自怜的反应,甚至深陷这种感情只为博得他人的同情。

那让我们来反向思考一下,如果你拒绝别人的操纵,将自我价值放在首位,习得性无助自然而然便会烟消云散。伟大的本质,便是当所有人选择疯狂愚蠢的时候,你依然有能力选择自我实现。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的人生将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你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凡事先为他人考虑,忽略了自己感受;要先爱他人,爱自己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是自私的表现;你只是个碌碌无为的凡人,不要出头。

现在,你把他人的价值判断放在了一边,人生头一次开始考虑自己的感受;要先爱自己,再爱他人;你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与众不同的,你有自己的天赋所在。

如果让我们定义loser的话,那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但预先就将自己定位为失败者而不去争取;而winner就是不管是否可以成功,知道自己想要的便去争取,丝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切皆由你来阐述

让我们引入一个经典的认知心理学概念,所有的感觉和情绪并不是由外部事件直接导致的,而是你对外部事件的看法导致的。比如你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上失败或者失业了,或者你并不喜欢你目前的工作方式,上述事情本身并不会导致你的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而是你对上述事情的看法导致了你的情绪。你把个人价值建立在外部事件或者他人评价上,结果一旦不容易,你就会认为自己是个loser,这是多么的荒谬可笑。

请问这些外部事件和你个人价值有多大联系呢?你是人,与众不同的人,造物主创造出来的完美之物,你就是有价值的,这一点永远不会被外部事物所影响。

因此,你对学会你所有的情绪负有直接且全部的责任,是你让他们出现的,同样,你也可以让他们消失。当你出现这些导致负面情绪的想法时,你必须且马上对其进行有力的驳斥。正如这个想法你已经养成了多年一样,新的习惯也需要耐心且坚持不懈的培养,但终究新习惯会战胜旧习惯,如同光明一到黑暗自会无影无踪一般。


接纳你的所有

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会设计一种通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一旦你违反或者没有按照社会所倡导的规范去所思所想,那么你便一定会诋毁自己,给自己带来情绪上或者生理上的惩罚。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惩罚几乎是自虐,是你自己导致的,你任由外界的文化来定义你自己。

上文已经提到,如果你一再采取他人的评价定义自己,那么你便是他人的囚徒和奴隶,你将外在价值内化为自我价值。然而可悲的是,外在价值时刻出于变化当中,众口铄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判断方式,而此种判断方式在时间的长河中根本不值一提。曾经错误的东西,现在是正确的;曾经的不同寻常,到如今可能习以为常;曾经的价值连城,到如今的一文不值。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政策、物品都不同时刻在不同人眼里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你凭什么认为某一个人对你的评价就一定是正确的呢?可见其荒谬所在。

自我价值完全不同于他人对你所贴的标签。只要一个人还能维持生存,且还想享受人生,还能趋利避害,那么他便存在,此种存在任何价值都无法替代。他的价值意义与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且坚定不移,且不受任何外在判断的影响。

生命不同于其他无机物的意义在于不停的生长和变化。只要你承认这一点,你就不能否认你的存在的意义。任何形式的自我挫败行为只是让你停滞不前的借口,顺便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那么请停止任何形式的自我挫败行为吧,立刻、马上行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条狗的躺平之路——论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