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百年孤独》有感

本着教材出现的篇目,自己先要熟悉,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获得诺贝尔奖的图书,因为它的魔幻吸引人,又因为它跳跃性大,很难记住其中的人名地名事件。第一遍读完,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叙述场景的转换,一是说透部分人生哲理。

一、叙述场景的转换。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文章一开始立足于未来,写现在,就打破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节点,在情节的发展中对将来发生的事预先描述了出来,这种手法叫预叙。可以在写作中运用。

多年以后,我会回想起坐在办公室里,忙碌地敲击着电脑,一刻也不敢停歇,发觉自己不是在出题就是在出题的路上的那个下午。

“阿尔瓦罗宣告了它的最新发现:万牲妓院。……入口处藤摇椅上沉默肃穆的看门老妪,从五个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神情忧郁、颧骨如鞑靼人,带着从创始之初直到永远的孤独印记的男子,顿时感到时光倒流回到了最初的源头。”

互通的视角,我在看你,同时也在写你眼里的我,场景转换地及其巧妙,自然。

二、说透人生道理

乌尔苏拉在晚年无法穿透的孤独中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察觉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过去一直忙碌而忽略的真相。因为失明,他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和平和的心境来关注家人的一举一动。

正应了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凡事都有两面性,乌尔苏拉在不幸的失明中,反而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在一个人的孤独中发觉了生活的真相,家庭平静之下的波澜。这让我们惊醒,繁华遮双眼,寻常日子里,要向心靠拢,寻找一方的栖息地,静静地看看、听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社会。

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人只能一直往前走。

生活之路,且行且珍惜,有高山就有低谷,有春天就有冬天。每一个阶段都是自己的痕迹,认真对待,无论结果如何,不后悔。日子过去了,就过去了。可以怀念但不可留恋,让它消失在风里。不带包袱地继续前行。

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曾这样写道:“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便是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百年的孤独,每一个人无论经历多少繁华、热闹,最终都只能和自己做伴,和孤独做伴。人在一生中,就是在不断地适应孤独,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成长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百年孤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