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瘪”的作文
家长在看孩子考试或平常的练习作文时,经常会感觉孩子的作文立意很不错,但语言表达干瘪,本来一件很有趣、很让人感动、很有感悟的事情经孩子的笔写出来就变成了一本“流水账”或是一道逻辑严密的“数学题”。
这个现象在性格内向、理工科思维强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观察生活
孩子的文字表达不够生动,主要问题在平常生活中对写作对象的观察不够细致。
对生活的观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的观察,一个是情感的领悟。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练习“眼睛的观察”,小学高年级开始(五年级),就可以引导孩子在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了。
01
眼睛的观察
孩子在写作练习的时候,如果写不出细节来,就说明他没有看到细节,所以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引导孩子观察入手。
比如,周末孩子看姥爷做饭,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去观察姥爷先干了什么,再干了什么。比如择菜,择菜怎么择的?先把这个菜最外面的黄叶子和烂叶子掰掉,然后再看里边儿的一层叶子,总体还不错,只有叶子的尖儿上有一点点发黄了,有斑点了,那就把尖上的那一点点撕掉,整个叶子留下来。然后再把叶片一片一片的掰下来,然后把菜上面那个根切掉,那这棵菜就成为一片一片的了,搁在水盆里面,然后加上水泡,泡完了洗了第一遍,有泥沙,然后倒掉水,再冲一遍。
同样,比如说炒菜的过程,点着了火以后,要先把锅里的水渍烧干,锅烧热后往锅里面倒油,火一开始不能太旺,油逐渐升温了,开始冒烟了,往锅里放姜蒜,姜蒜要事先切成什么形状,姜蒜到什么颜色的时候往锅里放肉片,姥爷哪只手拿铲子翻炒,肉片开始变色,有的翻过来还是鲜红的肉的颜色,就需要多翻几下,拿铲子扒拉的过程当中还要放盐,放料酒,放葱……
通过这个两个例子会发现,简单的择菜和炒肉的过程其实是可以分解得很细很细的,如果孩子能够观察和表述到这种程度,他一定什么细节都能够看到。
引导孩子观察之后需要做第二步:让孩子口头描述他看到的这些过程。在孩子描述时家长给他录音。录音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再听一遍。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说的一定会比家长引导观察到的要简单得多,但是也没关系,孩子只要能够比原来有进步,就要表扬。这样逐渐逐渐,生活中择菜、炒菜要说一说;出门坐公共汽车都看到了什么,要说一说;周末去公园,公园里面都有谁,那些广场舞大爷大妈跳的什么舞,手里拿着什么,然后怎么迈左腿,怎么迈右腿,怎么扭腰,怎么变换队形......
无论什么事都可以让孩子这么细致地去描述,孩子眼里边就有事了,他写的东西就生动了。
02
情感的领悟
上面是直观的、眼睛的观察。另一方面,是情感的领悟。
生活中的情感领悟,不是我们成人做到了,孩子就能看到、就能感受到的。孩子的阅历不足决定了孩子对复杂情感的体悟是会有欠缺的,也需要成人去引导。
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姥姥姥爷家了。中午一大家子人吃饭,饭桌上,姥姥姥爷之间、舅舅们之间会有一些对话。回到自己家后,我们可以帮孩子重新分析每个人说的话背后的含义。
比如,平时孩子觉得姥爷做菜的手艺比姥姥好。今天是姥姥做的鱼,味道其实没有姥爷做得好吃。但姥爷为什么还夸姥姥做的鱼好吃呢?孩子可能在家长的引导下会说,是为了让姥姥高兴,说她做的鱼好吃,姥姥就会高兴的。家长可以接着问孩子,为什么要让姥姥高兴啊?今天姥姥过生日,如果姥姥不高兴,就跟生日的气氛不符了。那你想姥爷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姥爷真的是那么想的吗?这时候,孩子就会跟着家长的问话思考:是啊,好像姥爷平时不常夸奖别人啊!既然不是那么想的为什么要那么说呢?于是孩子恍然大悟,因为姥爷特别在意姥姥的情绪,希望她高兴。家长此时就再再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非得让姥姥高兴呢?那是因为姥爷关心她,爱她。至此,引导孩子体悟到亲人间如何表达爱的过程,才算完成了。
家长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去体悟,成人做某件事情、说某些话的时候,是怎样为对方着想的。孩子如果能把这些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关注到的话,那么阅读的时候,他也会关注到书中那些关于情感发展线索的伏笔,写作的时候,他自己也就能写出这种情感发展线索来了,这文章自然也就生动起来了。
所以,平时家长多引导孩子从细致处耐心观察生活,从细微处用心体悟生活中细腻的情感,教会孩子用换位思考来把握别人的内心感受。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些都做到了,孩子的文章写出来自然就生动感人了。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的。也许第一次用这个方法时还挺顺利的,孩子也比较配合。用过几次之后,孩子就烦了,会拒绝家长针对一些生活琐事没完没了地追问自己。这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两件事情来化解孩子的情绪:
第一、暂停一段时间,让孩子“偷懒”的愿望得到满足,烦躁的情绪得到舒缓;
第二,找个杂志或者朋友的自媒体平台,把孩子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发表一下,用成就感激励孩子继续做下去。
这样耐心坚持半年到一年,孩子的写作水平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的。
声明:本文由【亲自读写】原创,版权归属作者,欢迎转发分享。
你可能还想看:
孩子的作文总是跑题,根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作文怎么写不“俗气”?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
“写作文很简单”系列之“写好‘剥笋式’议论文的关键”
疫情背景下重读《骆驼祥子》:经济受挫,底层百姓如何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