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本书(四)

奕帆观察:

我们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那么问题又起,我们在上文中剖析了阅读的本质,那么有效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市面上很多书,像《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效学习之道》《思考的技术》《如何高效学习》《学习力》《学习之道》《毛泽东读书法》《赖声川的创意学》等书籍,都探讨了读书的方法和技术,但是他们却没有探究有效或高效阅读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有效阅读的本质,自然很难达到阅读的有效性或者无法有效运用这些牛人阐述的读书方法。

所以有效阅读的目标有三个层面:一是记住,二是理解,三是运用。读一本书首先得记住,要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不然,书是读了很多,但是记不住,等于做了无用功。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很多人看了电影之后,别人问他这个电影怎么样的时候,他只能回答"挺好看的或挺不错的",如果这样那就悲剧了。

二是理解,理解比记住要更深一层,理解不仅要求记住书中原本内容,还要知道作者背后的意思。它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作者这个中心思想是怎么来的?源头是哪里?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表达?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或不同的结论?三是作者在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如果没有,我们能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第三个层次是运用,毋庸置疑这一步是最难的,也是最具诱惑力的。那么运用的本质又是什么?既然要用必须得把知识转化成方法、工具或手段,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场景,把这些方法、工具或手段执行下去。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一个方法论。那就是知识首先要被压缩,压缩就是归纳和提炼,也就是加工,只有海量的知识被加工成一个工具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的时候,才有运用的可能性。而这些工具、关键词或方法进一步可以构造成模型,变成我们大脑易于接受或储存的信息,这些模型再进一步推动我们思考,思考触动行为的发生,行为导致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式:知识—模型—思维—行为—结果,这样运用知识的逻辑链条就出来了。

那么如何操作了?

我们把有效阅读分为三个维度,叫三维读书法或阅读三部曲,总之名称不是最重要的。

一是建构,二是聚合,三是迁移。

这三个维度环环相扣又彼此交叉,能够有效形成闭环。

首先来看第一个维度:建构

建构是借用建筑学上的名词,这里我们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建构主义的思想来自于认知加工学说,意思是如何使客观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形成认知结构。所以建构就是让知识转化成模型或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拆解、二是还原、三是重构。

为什么要拆解了?

一是书的字数比较多,内容大多纷繁复杂,无法瞬间消化和吸收,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要一口口的吃,否则要么嘴没有那么大,要么吃下去消化不良或者有呛着或噎着的危险。

二是书是作者思想的传播、观点的总结和呈现,因此书是有逻辑结构的。这个逻辑结构就是这本书的骨架,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首先要设计好框架结构,再决定往里面填充沙子、水泥、钢筋等材料。既然书有逻辑结构,我们就得把作者的逻辑结构一层一层剥离出来,这样才能看清全貌。

三是书是一个整体,整体往往很难看清楚,所以要把整体拆成部分,虽然部分加起来不等于整体,但把部分搞明白之后,整体就弄明白了八九分。

那么拆解如何进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读懂一本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