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那些横空出世的青年才俊,总是令我们热血沸腾!

    《三国演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整理民间传说,结合《三国志》所著,千百年来,这本书家喻户晓,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书中所讲的是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武装黄巾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朝廷无力平叛,允许各地豪强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武装,用来剿灭起义军,于是各地诸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互相争夺地盘,经过混战,蜀汉、东吴、曹魏集团脱颖而出,参与到了争夺天下的角逐。经过近百年的混战,曹魏集团的司马氏笑到了最后,司马懿的后代司马炎得了天下,建立晋朝。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却家产中落,出场时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也就是说靠织草席、卖鞋子为生,是个小贩,但他胸怀大志,时刻想着”匡扶汉室“,其实也就是自己想做皇帝,他结识了两个好兄弟:关羽与张飞,二人均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几百年也罕见的大将之材,刘备与他俩结拜为异姓兄弟,关羽与张飞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有了关张,刘备虽有了强有力的左膀右臂,本质上还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武装,随时有被大诸侯灭掉的危险,好在他高瞻远瞩,知道想争夺天下非有个大才之人给他出谋划策才行,于是他“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给他出招——取西川作为基地,三分天下,进而逐鹿中原,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占领西川,至此,刘备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曹魏集团的代表人物是曹操,他可以说是“雄才大略”,早年他在朝廷里做一个小官的时候,那时西凉集团的董卓把持朝政、“秽乱宫廷”,皇帝在他的挟持之下,而且他随意地杀戮人民,怨声载道,很多有识之士都想除掉他,但他守备严密,身边还有号称“第一猛将”的吕布保卫,谁也不敢下手,唯有曹操,借献刀之名去行刺董卓,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说明曹操是一个实干家,并非纸上谈兵之徒。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大家勾心斗角,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向前冲锋,只有曹操挺身而出,大声斥责其他十七路诸侯:“竖子不足与谋!”,率领自己的队伍独自进军,虽然还是被打败了,但他的豪气和胆识却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至于东吴集团的孙权,依笔者看来,他在打江山方面要逊色于曹操和刘备,因为在他执掌大权、成为东吴统治者的时候,他的地盘已由哥哥——“小霸王”孙策打好了,他只要规规矩矩地守住就可以了,他经历的最大危机是曹操率领百万之师来征讨东吴,那时大臣们主张投降的很多,连有名的张昭也是如此。但是这时有富有传奇色彩的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为他“火烧赤壁”,这场危机也化解了,可惜他的后代不争气,最后东吴被司马氏所灭。

    叱咤风云、威名卓著的关羽、赵云、诸葛亮、黄忠、马超等人物当然令人印象深刻,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后三国时代的卓越人物,在那个如云的将星纷纷陨落、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渐渐凋零的时候,总有青年才子横穿出世,令人大开眼界。

    第一位当推东吴陆逊,彼时吕蒙“白衣渡江”,智取了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武圣人”惨死,于是已贵为皇帝的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执意率领大军御驾亲征,要为二弟报仇、踏平东吴,消息传到吴国,人人胆寒,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曹阿瞒”犯境的时候,幸好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总领全军。

    书生陆逊临危受命,令诸将坚守勿出,诸将皆不服,但陆逊坚持自己的判断,终于,刘备耐不住暑热,将大军屯于山林茂密之处,绵延七百里,犯了兵家大忌,被陆逊用火攻破,前有孙刘联合“火烧赤壁”,现有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兵败,逃到白帝城,死在那里,此后,蜀汉再无力量伐吴。

    第二位青年才俊是蜀汉的姜维,姜维本是魏将,被诸葛亮收服,他一出场就有不凡气度,仅凭手中微薄的兵力竟能与诸葛亮相持不下,令诸葛亮生出“是何人竟能识破我的计谋?”的感慨,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反复较量,最后饮恨五丈原后,是他以一已之力撑起了蜀汉的江山,还能有力量伐魏,无奈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太过不争气,蜀汉还是亡了,即使这样,姜维还是苦心孤诣地想要重新恢复蜀汉政权,只是老天不帮他,他最后也没有成功。

​    也许男人都有一个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梦想,遥想当年,笔者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就职,收入是那么的可怜,还是在书店买了本《三国演义》,闲暇时间读得热血沸腾,受书中感召,毅然辞职去大城市闯荡,虽碰得头破血流,但至今仍不后悔,毕竟,相对于老死在小山村,出去闯出一条生路,仍然不失为上上之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三国时代,那些横空出世的青年才俊,总是令我们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