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高考,感谢命运馈赠

2005年6月7日-6月9日笔者高考打卡正当时。

提前三天,我们在老师的安排组织下进驻到高考考点。蒙高,一所坐落于偏僻县城的蒙古族学校。同行七八个人,整日在校园内闲逛。一则考试尚未开始;一则临期末晚,无须绷得太紧。校园提供最好的伙食,无需争抢,不断供。校园的封闭式管理曾经让很多考生紧张,但对于同行人来讲,实在不是什么大问题。三年的封闭式管理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如果笔者的心态一直处于平稳的水平,那该有多好呀!

一切从临考前的那个晚上开始。诸多思绪似乌云压顶而来。大脑高速运转,一夜未眠。 待到同学们起床,便跟着他们一起洗漱,吃饭,做各种准备。真是瞪着眼睛进入了考场。

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傻了眼。大脑开始进入空白模式。一道题读了3遍依然没有反应。

而且不止一道,是每一道。时光就在我一遍遍的读题过程中一秒一秒的消失不见。等到大脑回复正常,距离考试结束还有30分钟。答题情况是当时仅仅完成了选择题。阅读类的题目根本没有机会看。为了及时止损,直接将答题卡翻到作文区域。最后的30分钟,却不压在了作文上。铃声响起,自己刚刚把结尾写好。整个考场当时应该是20人左右,大致分了四排。自己当时是在第三列第四桌的样子。刚刚收笔,前面的同学突然回过头,奔着试卷就来了。自己将试卷死死的压住,监考老师也飞奔过来。那位同学撕碎了自己的答题卡,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

  下午考场里多了一个空位。据说它精神失常。每一个考场内参加考试的人是固定的。只是每一场的位置稍有不同。除了精神失常的那一位,其他人在一起度过了接下来的日子。我的高考状态也从语文失利中调整回来。该发生的已然发生,既然无法改变只能接受,只能在未发生的考试中找平。

  我是哭着走出语文考试的考场的。尤其是在见到站在大门口等我的母亲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我无法说出题的难度,只是觉得遗憾(惊吓可以忽略不计)。母亲不停地安慰着我。直至现在,我也没能想明白自己失眠的原因。幸运的是那一年高考的语文试卷比较难,那些试题都答的同学分数也没有高出我太多。

  一位曾经暗恋我的同学在得知的失利后,悄悄问起我的打算。估计在他那里这失利会严重一些。“那以后就是社会人了呗” 戏谑的口气依然在脑海里留有深深的印记。什么社会人,我还是要上大学的。当时一直特别排斥这个。自己似乎也从来没有做落榜的打算。

  高考结束后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郁郁。用母亲的话来讲,劝也劝不得,她只能远远的望着。即怕刺激到我,也怕我想不开。及至录取通知书下来,母亲才央求跟我关系最好的姑姑来劝说我。我的本意是要复读一年,拿着录取通知书找的复读学校。母亲让姑姑劝我不要复读。以我的性格倘若在发生失利,她怕会最终失去我。而这些事情是读研之后母亲才讲出的。

我经历高考,母亲同样也在经历考验。

  高考作为一种制度性考试,已经有45年的历史。它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有多少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这45年间中国社会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种现象叫知青返城。有一种事实叫8亿人口在农村。有一种上进叫进城。有一种羡慕叫城里人。那位同学所说“社会人” 。从来没有经历高考的女子们早早地嫁为人妇。每一年眼巴巴地盼望着在城中打工地男人们邮寄工资。而村庄里地男孩子们则早早地开始了他乡漂泊。

或许有人或说,参加过高考又怎样? 还不是打工人打工魂。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大家还不是在同一空间里工作。这得益于城乡差距的缩小。资源与信息的均衡。幸运的是现在的时节你们依然年轻。而倘若我没有经历高考,我将局限于一座小城,也不会有这样的情怀来写这篇关于高考的文章。

十七年间,在最东端的小城看过日出,在大草原上求过学,苏杭之间谋过生。山城缭绕的雾气伴着我修改毕业论文。同学曾问:东北招不下你啊。可不嘛!高考赠予我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所有梦想都开花。天坑地缝,虎穴龙潭,各自精彩。

朋友说现在的考生心态都很好。真的好生羡慕。城乡差距缩小,信息和资源趋近于平衡。高考上下不再有巨大的差距,因而也降低了危机感。但对于无背景,无资源的小民来说高考还是一部改变命运轨迹的好阶梯。

感恩高考。感恩那些因高考缘聚在一起的人。再一次感谢命运馈赠!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恩高考,感谢命运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