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乐趣 ——读余映潮《致语文老师》有感

去年秋天,有幸在市教研活动中初识余映潮老师,极为震撼。

每一晌,两位老师上完观摩课,满头苍发、精神矍铄的余老师都要评课。一般的评课都是翻看着听课记录,侃侃而谈,而余老师却是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个的文档,两位老师的课堂流程,大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安排,竟皆记录在案,可谓面面俱到,无一遗漏。哪个环节有亮点,哪个环节有缺憾,哪个环节如何设计会更好,同一课文,还有哪些更精彩的上法,余老师一一娓娓道来。评完课,余老师还给听讲的一众语文老师做报告,并讲了示范课。我一方面震撼余老师的精力充沛、电脑操作熟练,另一方面佩服余老师高屋建瓴、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然后哀叹自己的内存又不够了。

余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是可模仿。听了市里余映潮工作室几位核心成员老师的授课,自己又在网上搜来余老师的几节课的课堂实录,再结合余老师讲座内容及评课要点,用心揣摩了几天,我竟也设计出了形似的一节公开课,自我感觉差强人意,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我挺开心,感觉自己又成长了,虽然还是有点懵懵懂懂。

直到前一段看到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除了再次惊叹余老师一流的教研能力、一流的论文写作能力、一流的教学艺术,感叹假如余老师处在科技爆炸时代,那我自己铁定还在新石器时代徘徊,更知道了余老师何以成为余老师,自己何以才能成为更理想的自己。

余老师本为教研员,但他不甘心只当个教研员,就如同美食家不甘心只当美食家一样,于是经过二十来年的教研工作后,余老师登上了讲台,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现在最负盛名的语文大家。

余老师怎能成不了语文大家?

几十年来,他从未有过节假日,从未有过请假记录;听课上千节,上台讲公开课上百节;写作论文1000多篇;编纂十几部书稿;培养数百弟子……

他每天都在读书、写作、思考、积累,并乐此不疲。行走时、列车上、飞行中,集合着片言只语;家里、旅途中、讲学中小憩时,记录收获的点点滴滴将时间;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
余老师怎能成不了名师?

他说:“谁经过了如下八大技能的痛苦磨炼: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论文写作、考试研究、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谁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自己所经受的痛苦的磨炼,就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在我的自传体短文《一直向前走》中,我这样写道:常年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思考与提炼让我发现了语文教学很多方面的规律,更让我发现了很多无人问津的空白,我的教研工作总有着新鲜而开阔的视野,我在宏观思考和微观操作中都获得了无尽的收获与乐趣。”

你能想象吗?仅仅为了寻求《夸父逐日》阅读教学的优美角度,他读了大约10万字的资料!

而为了加深对《狼》这篇课文的理解,他写了几篇小论文:

《狼》的简洁美

文章的简洁美,不仅表现以文字简约,语言流畅,而且表现在以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表现在用精粹的语言组成完美的结构,全文仅203字的蒲松龄的《狼》就有这样的特点。

1.结构精美
《狼》由记叙和议论两个部分组成。记叙部分以屠夫与狼周旋为线索,展开遇狼、防狼、毙狼三个场面,构成从发生、发展到高潮、结局的完整的故事情节。议论部分是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既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也表明了故事的中心,笔锋所向直指社会上凶狠、狡诈的恶势力。这两部分互为依存,浑然一体,又各尽其宜,各有作用。

2.表达精巧

《狼》虽然用顺叙法描绘故事,却又在表达过程中巧设悬念,预伏波澜,情节之曲折,扣人心弦。“担中肉尽”一下子就暗示出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夫是否会中计;“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3.语言精粹

《狼》语言的精粹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言简意赅,如开头20字,不仅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而且渲染出紧张的气氛。结尾20字,将文章的主题加以升华,寓意丰富而深刻。第二,描写细膩,短短百余字,不仅写出了故事的全过程,而且贯串着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如文中写狼之“黠”就有五处:“缀行甚远”——表现狼的贪婪和小心;“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眈眈相向”——表现狼在伺机行动;一狼径去”——表现狼在制造假象;“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文章正是通过这样一连串的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狡诈、屠夫的机智,鲜明地表现在读者的眼前。
   
《狼》中之“狼”

在《狼》一文中,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又愚蠢的特点。在屠夫与狼周旋的过程中,狼的本性逐步地表现了出来。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请看: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而又小心翼翼;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又懂得虚张声势;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 “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
“一狼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
……
几个回合的表现,狼的本性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完全没有写狼对屠夫进行正面进攻,在作者看来,阴险狡诈比穷凶极恶更可怕、更可恨,因此他极力写狼的狡诈。狼越是狡诈,屠夫的胜利也就越有意义,笔锋之所向,直指社会上那些凶狠狡诈的恶势力。

《狼》妙点揣摩

妙在文章开门见山,起笔就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情节扣人心弦。

妙在“一屠”的“屠”字,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妙在“晚归”的“晚”字,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妙在“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妙在“一屠”对“两狼”,对比鲜明,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妙在“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与狡诈。

妙在“仍从”的描写,表现了狼的贪婪与毫无忌惮。

妙在“投骨而不止狼”的渲染,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的危险。

妙在描写细膩、生动,“投”与“复投”表现了屠夫的周旋与应对。

妙在“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了狼的配合作战。

妙在“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出了紧迫的形势,写出了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妙在“窘”“恐”,表现了屠户的心理,也写出屠户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

妙在“野有麦场”,设置了故事的场景,为故事的发展又一次埋下伏笔。

妙在用一连串的动词:恐、顾、奔、倚、弛、持,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

妙在“弛担持刀”写屠户动作的敏捷快速,写屠户准备随时进行搏击。

妙在“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目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妙在“一狼径去”的描写。“径”字用得巧妙,写狼别有意图。留下了悬念,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埋下了伏笔。

妙在“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12个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象、伪装悠闲的神态。

妙在“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

妙在“屠暴起”写出了时机、速度与力量,写出了屠户的机警果敢、迅速出击。

妙在“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出了屠夫的醒悟,更写出了狼的狡黠。

妙在全文层次分明,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妙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镇定、机智、勇敢与力量。

《狼》的四读四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扣人心弦,又在表达过程中预伏波澜,“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头20字,不仅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而且渲染了出紧张的气氛。

品评四:一人遇两狼,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惧狼,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品评四:用反复的手法表现气氛的紧张。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狼的胆怯,也写它们在伺机而动。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对峙。

品评四:人、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形势难以预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夫是否会中计;“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文章正是通过这样一连串的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狡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品评四:“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诈。教育我们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就将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品评四:狼终究是愚蠢的,自取灭亡是它们的下场,文章有明显讥讽的意味。

功夫下到此种程度,试问天下还有几人能与余老师匹敌?谁人还能与余老师争锋?

但余老师又实在是一个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大师。他座下弟子数百,既有对他们教学业务教学艺术的指导,又有对他们读书与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他还各地讲学,手把手地将自己“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倾囊传授给青年教师。

用自己的成长帮助大家成长,让大家一起感受成长的乐趣,是余老师此生孜孜不倦的信念。

余老师曾研究包括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在内的几十位名师,或观摩现场教学或者教学录像,或收集名师作品阅读探究,或收藏名师案例揣摩感悟,或摘抄名师名言精彩教学片段,或提炼名师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或比较名师群体,通过广泛研究,多方吸纳,整合提炼,发展自己,方形成了独特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站着巨人的肩上,自然看得更远,我们不用研究数十位名师,我们只需研究余映潮老师一人即可,相信余老师的成长经验能加快我们的成长。研究余老师,让我们向研究型老师转变,不仅能让我们业务能力成长,更能让我们心灵成长,拓宽我们生命的厚度和灵魂的深度,而这些成长的乐趣,无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研究余老师,收获成长的乐趣,就从《致语文老师》开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的乐趣 ——读余映潮《致语文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