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这是印在《狗十三》海报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一个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收获了成长?看完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共情,反而有点强说愁的意思。情节无共鸣,埋梗无呼应,6分及格,不能更多了。

先说感情的部分,导演想要控诉成人世界的虚伪、残忍和冷酷,从丢狗的小故事切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成人世界的众生相。可是我看了,却读出了成人世界的无奈、隐忍和不得已。

李玩的爸爸不容易,一方面要顾及新妻儿的感受,一方面放不下对女儿的愧疚;李玩的爷爷奶奶不容易,上了年级却因为担心孙女在新组家庭下的感受,承担了照看孙女的责任。的确,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了不能愈合的伤害,但是爷爷奶奶对孙儿的疼爱是没掺假的,他们会在父亲新添了孩子的时候,提出照顾李玩的感受,缓缓再告诉她;会在李玩丢了狗发疯之后,颤颤巍巍地去找孩子;会教训自己的儿子“你以为娃儿是猫儿狗儿,自己就长大了?”虽然口头上说,男娃的名字要好好起,但是电影里面爷爷并没有因为李玩是女孩子而减少一份对她的疼爱,他会答应每天帮孙女遛狗,弄丢了狗,是因为想给孙女挑几只大螃蟹。真心疼爱而且愿意考虑孩子感受的家长,至少可以给到70分了吧。

再说情节设置,冗余的埋梗操作我表示理解不能。姐姐李堂的设定,是为了说明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把那个小男生带给李玩?而且男朋友被抢了的姐姐,居然不伤心不难过,连一丝丝的嫉妒报复都没有。我本来以为被抢了男友的姐姐会一怒之下说出李玩弟弟的事情,没想到李堂在李玩知道小弟弟的存在后,充当的是个安慰者的角色,天使设定么?认真的么?还有那个楼上的会鸟语的精神病人,翻了影评才看懂,梗太深,挖不出。

父母离异的李玩,肯定不是个幸福的孩子,但也不能说是个不幸的孩子。成长有阵痛,再幸福的孩子都会有,那是从孩子到成人的不适应,但与“凶杀”无关,更犯不上用隐晦的“狗十三”来呐喊,相较于这个让影片禁了好几年的电影名,我更喜欢“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这个英文翻译。

你可能感兴趣的:(《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