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豆科,大豆属

学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别名: [豆劳]豆、小落豆、小落豆秧、落豆秧、山黄豆、乌豆、野黄豆。

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图1  野大豆(荚果)

一年生缠绕草本,长1-4米。茎、小枝纤细,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

图2  野大豆(茎叶、花序)

叶具3小叶,长可达14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被黄色柔毛。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绢状的糙伏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

图3  野大豆(茎叶、花序)

总状花序通常短,稀长可达13厘米;花小,长约5毫米;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密生长毛,裂片5,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斜倒卵形,有明显的耳,龙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密被长毛;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

图4  野大豆(花序)
图5  野大豆(荚果)

荚果长圆形,稍弯,两侧稍扁,长1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长硬毛,种子间稍缢缩,干时易裂;种子2-3颗,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

图6  野大豆(荚果)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遍布全国。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

图7  野大豆

全株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作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茎皮纤维可织麻袋。

种子含蛋白质30-45%,油脂18-22%,供食用、制酱、酱油和豆腐等,又可榨油,油粕是优良饲料和肥料。

全草还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曾自茎叶中分离出一种对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血朊凝素。

(摘自《中国植物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大豆】豆科,大豆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