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厦九九
01
人与人外在的差距可能没那么大,但内在差距和未来的差距可能是云泥之别,用魔镜照一照,就原形毕露,这个魔镜就是——思维模式。一提到思维模式,大家可能觉得很抽象,说个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吧。
最近婆婆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一段时间后总有互相看不惯的地方,为了互相适应协调融洽,我们特意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上婆婆对个别行为习惯做了提议,要求共同遵守。
我听了很不高兴,因为明显是针对我的行为习惯说的,我下意识地生气反驳,尽管遵守起来也只是举手之劳。老实说我心里也认同,但嘴上就是不服。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一旦在某个问题上遇到不同意见,虽然对方的意见也有道理,但就是不自觉地找理由反驳,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为什么?因为我们把不同意见视为对自己的冒犯,自我形象受到了挑战和威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学习走路、说话、做事,跌倒了、说错了、做错了,不会觉得丢脸。后来,我们懂得越来越多,反而怕这怕那,止步不前,还固执己见。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变了。
当我们觉得自己被冒犯,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同,就感觉自己这个人被否定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观点并不等于我们自身,我们的行为和观点是可以被否定,而且本来就是用来被优化的。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这么认为,为了维护自身良好的想象和对自我的认可,我们变得敏感、富有攻击,难以接受他人意见,变得谨慎胆怯、不敢尝试、害怕暴露真实的自我。而这些恰恰是自我成长最大的畔脚石。这也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02.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在《终身成长》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最本质的含义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才能和水平是不变的。这会引发很多连锁反应,比如爱生气,比如总是把不同意见视为对自己的冒犯,尤其是领导对员工。另外最常见的就是急于证明自己。向自己的父亲、母亲、失恋的恋人、周围的人证明。此外,还易挫败,讲排场。
而成长型思维则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这类人不怕丢脸,说错了没关系,我在学习,做错了没关系,我在成长。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有大局观,他们能够不断向前看。
这两种思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同样经历了特别糟糕的一天,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今天水逆、倒霉,负面情绪很重,自暴自弃。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从这天经历各种事件中找到成长和学习的机会,看到好的一面。
03
成长型思维如何看待努力?
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最典型的不同,还表现在如何看待努力和失败上。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生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基本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我天生就很笨,能力不强,失败也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往往很关注当前自己的表现,常常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因为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做了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形象担心特别多,这就是是典型的固定思维。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改善。所以他们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更关当前努力的过程,即使当前的表现不佳也不妨碍他继续努力。
固定型思维认为聪明是天生的。而成长型思维认为聪明是可以改变的,努力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努力怎么会丢脸呢?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可以走得更远,哪怕起点很低。因为他足够开放,心态足够好,没有偶像包袱,能放开手脚去学习去吸收去表现,从中获得更多。
04
成长型思维如何看待失败?
客观来说,失败只是一件事,而不是一种身份。你失败了,并不代表你就是失败者,而是你对失败的反应决定了你是不是失败者。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人,对失败的反应截然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事,他们习惯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的滴水不漏,堪称完美,被人称赞。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对自己的能力发出更高级别的挑战,或许他们会挑战失败,但是他们不会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发起冲锋,直到胜利。
真正的聪明并不是保持当下的完美,而是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完美。真正的聪明要的不是当下的成功,而是不间断的成长。
成长性思维更开放,谦逊,包容,更容易拥抱变化和挑战。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
05
写到这里,我们都知道,拥有成长型思维,才能真正成长,成为更好的人。你说我没有成长型思维怎么办?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人都既有固定型思维,又有成长型思维,这就是人的一体两面,只是每个人所占的比例不同。
有的人成长型思维多一些,有的人固定型思维多一些。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我们的成长型思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
养成一种思维习惯,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改变是困难和痛苦的,需要反反复复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但正如《终身成长》的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何况,你我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吗?
在另一本书《终身成长: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中,作者黄征宇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外部的知识,而首先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故事,才能改变自己的故事,才有机会真正去改变自己。”
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就是认识和改变自己的开始。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什么年纪,永远不要放弃成长。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愿我们拥有更多成长型思维,在未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