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尘埃(四十八)

按照预先约好的时间,去拜访X君。路上的时候,猜着:他又搬了办公场所,估摸是进入了二次创业,那大概有两个方向,其一是他先前说起过一次的,做小而精的通用件,类似于他先前说过的那些国外产的零部件;其另一是他先前一直搞的自动化系统设备。无论是哪一种,肯定可以听到故事。

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了一张茶桌的两边。故事自动地从他的嘴里,娓娓道来,很是流畅。不过,先得让自己吐舌惊讶一番,他说他最近在研究股票,他的这个方向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设想。惊讶只是开头的那么一阵,等他按照他的框架,像行云流水般地讲述起来之后,自己就完全进入了聆听世界。

谁也没有看时钟,在其间。等到自己起身告辞,两个小时过去了。这才注意到,他的办公桌上摆了两垛书,全是关于股票的。这呼应了他先前讲到的: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试,不停地对出错进行反思,然后不断地回到书本中去,一本不行就换一本,就这么在众多的书本中,找出来自己的答案。

虽然大多的时间花在股票上,但这不过是个示例。他还是回到了上次面谈提到的要成为高手。首先,要成为某个方面的高手;然后,可以借着这种成为的过程,去辨识其他方面的高手;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去找到并向别的高手学习;这不但可以帮到一个人从一方面的高手变成另一方面的高手,

更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向真正的高手寻求帮助。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许你遇到一个问题,在你周围的一百个人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也许那儿,有三四个人,本来已经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做的,不是要自己打破脑袋去想出答案来,你要做的是知道到哪、怎样去找到那三四个人。

到最后,你边上的人会认为你是高手,因为你解决了问题。那几个人不会认为你是高手,他们甚至不认为你的问题是个事。他讲得这些个,让自己脑袋里想起来几个外国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那种。他所讲述的,不管是他自己的领悟,还是听了这些人等的故事,或者二者结合,他们是同道的。

如何成为高手呢?他讲到了他的学打高尔夫。别人打了十几年、几十年了,自己才打一两年,就想像人家那样,怎么可能?只有投入比人家更过的时间和精力。人家多少天打一会就够了,自己有一阵子,是整天整天地在练习,在琢磨。你想追上和人家的差距,你只有靠付出十倍、百倍的精力。

天道酌勤。上帝在看着的,你用功了,他自然会奖赏你。这时,自己横插一句:你又不信教。天嘛,老天在看着的。关于怎么判断对方是高手,他讲了个例子。有一次,他的系统中要用到电磁阀,大量地用到,全部需要协同地精准控制。供应商方面出面打交道的是位有十几年行业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他问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说明书上说的误差指标,具体到一堆产品的时候,具体会是个怎样的形态?这个问题把对方问倒了,实话实说:以前产品都是单个单个在用,这个问题自己真的从来没有想过,不知如何回答。对面只好请出别的高手来帮忙,然后人家推荐了另一款产品给到他。

这是一种高手对于真正的场景更有领悟能力的故事。这故事让自己想起来以前L君讲给我听的另一个故事。他们做半导体,其中有一款产品,他们认为是最成功的、最优秀的,卖出去有几千万个,一直都是反映良好。然后,有一次一个客户订购了一批,在一个集中的应用场景中,铺开地用到了它。

然后,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现象,就像有鬼怪出没那样,原本应该是单个单个互不相干的终端产品之间,好像因为这众多的小家伙的存在,变得两两之间能够互相串通,说悄悄话似的,显现出:在其中一台终端产品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能够神奇地影响到其他某台或者某些台终端产品是否正常工作。

那一次,L君归结于这故事对他的启发是:永远有些事情,是我们事先无从预料到的;永远有些场景,是我们事先无从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话,在设计的时候就根本不会予以考虑。那一次,L君还提到了一个他们领域的世界领先者,他称人家是神一样的存在,在设计在试验时所考虑的多得多。

把从L君处听来的这个故事,讲给X君听,算是对他这例子的呼应。虽然一个自称为与世界第一还有漫长的距离,虽然另一个已经宣称自己要做世界第一,他们两个却有相通之处:那就是总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之中,总在不断地改良自己的产品品质之中,注意力所在不是竞争者在做什么而是自己。

股票的故事终归是超出于自己的预料的。没有怎么提到的二次创业终归是这场谈话的背景之音。问他研究了多久的股票了,一个月。问他搬到这个新办公场所多久了,一个月。他说起他不喜欢待在写字楼里,那样的话,想到地面走一走都不方便,想要锻炼锻炼身体都做不到,他还要搬到厂区去。


对于股票的研究,于他终归就像一个脚手架,只是成就后面的某事的一个工具、一个过场。他说他总不能天天没事干,坐在那里数钞票玩,总得做点什么。一个人待着不好玩,带一帮人一起干,有趣的多。偶尔的,他在讲述之中,会张开嘴打个大哈欠;大多的,他都是笑眯眯地,在乐呵呵的讲述中。

先前读到过一条,对于任何的事务的考量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经济、社会和道德。我不知道这人的具体依据是什么,想起来问一个喜欢用四来描述世界的M君,那一次我们聊天,得到一个玩笑:用二来描述那是上帝,用四来描述那是人类。他加多了一个方面:影响力。我不知道他的具体依据。

起码,这比自己脑袋空空完全没有一点影子,好很多。从X君那里出来,用M君的四面来观照这次谈话。则,X君的内容主题是股票,自然涉及到经济;股票的起伏涉及到人群,就又牵扯到了社会;天道酌勤是那似乎不在场的道德;影响力,是他作用于我的,他关于股票的认识框架,刻写在了我的脑瓜里。

我能够从他的关于股票的故事中,读到他之前讲给我听的另一些故事,进而能够在这一系列的故事之中,隐隐约约地捕获到属于他个性的东西。他说他的思考总是在变的,我说我过三个月再来拜访他。对于三个月后会听到什么,自己是完全没有预期的;对于三个月后可以讲述什么,他则是可以预先谋划的。

在提到如何成为一个高手时,自己随口说出了一个习惯用到的词:兴趣。他对这个进行了修正和补充,首先要有的不是兴趣,是动力,是信念。信念会给你带来动机,带来动力去做事。你有心去做的事,自然会有兴趣。那样的一个过程,总是一个在不断打破自己原有的信心,一次一次从被打倒中爬起的过程。

每一次爬起,自己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强一点。这一切的一切,当在这里写成死的文字时,都变得像是老生常谈;这一切的一切,在当面的讲述和聆听过程中,则又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空着手去的,空着手回的,回来之后,心生感激:感谢他这讲述,那是他在自己面前的敞开;感谢他这讲述,那是他馈赠自己的礼物。

-----------------------------------------------------------------

作者:周惠来,完成于2020年06月1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拂拭尘埃(四十八))